特大城市居民出行成本分析和提升公交吸引力的价格政策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起止日期: | 成果水平: | ||
成果第一完成单位: |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 | 项目负责人: | 陆锡明 |
成果主要完成人员名单: | 陈必壮、李娜、刘明姝、陈非、程杰、张天然、沈云樟等 | 成果验收日期: | 2011-05-06 |
成果体现形式: | 研究形式: | ||
知识产权形式: | 应用情况: | ||
知识产权内容: | |||
第一完成单位情况: | |||
转让意向与范围: | 推广形式: |
1、交通成本概念体系梳理分析。该课题基于成本概念、交通参与主体、交通系统影响范围的分析,结合交通战略制定和交通政策制定等多元化的交通发展决策需求,提出了包括交通社会成本和交通出行成本的面向多元决策目标的交通成本体系,并对交通成本的概念框架(包括内涵、构成)进行疏理,其中交通社会成本包含内部成本、外部成本等多种成本支出并出交通系统使用者、运输服务供应者、基础设施供应者、社会其它成员分别承担,交通出行成本为出行者一次出行过程中的成本支出。此外,课题根据交通参与主体间成本转嫁机制和交通系统影响范围的分析,提出应避免成本重复计算与成本忽略的分析要点。交通成本概念体系的构建,为交通成本的定量分析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2、特大城市交通社会成本分析。该课题基于交通社会成本的概念框架和上海城市交通行业的调查与统计数据,以上海六类主要的交通系统为例,建立了城市交通系统各交通模式的社会成本计算模型,并量化了特大城市交通社会成本水平和构成。分析成果表明,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公交方式具有高运输效率、低外部性的特点,其社会成本最低,是最为经济的城市运输模式。交通社会成本的分析成果为交通战略研究提供了定量支撑,也为交通出行成本分析和交通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
3、特大城市交通出行成本分析。该课题基于交通出行成本的概念框架与上海市居民出行调查成果,以上海六类主要交通方式出行为例,提出了交通出行成本的分析方法并定量分析了不同交通方式的交通出行成本水平及其构成,并基于分析了不同出行目的的交通出行成本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要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降低公共交通票价的政策实施空间已较为有限,应重点着眼于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减少公交出行时间消耗。交通出行成本的分析为交通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4、提高公交吸引力的交通政策措施体系研究。该课题总经了国内外大都市交通发展经验,结合交通社会成本和交通出行成本的量化分析结果,从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的梳理了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的交通政策措施,并基于单一政策措施的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提出组合化交通政策体系及其实施效益,为优化交通成本、调节交通结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