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科技官网>行业博览>行业资讯

避走北方供暖弯路应是南方供暖共识

    文章来源:中国建设报 何勇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5日 点击数: 字号:

调查发现,在集中供暖的北方,不少居民仍然要忍受室内的寒冷;而在南方有些城市,90%以上的城市家庭配有取暖设备,冬天开始变得并不那么难熬。有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北方供暖之争”其实已经演化为“集中与分散”的供暖模式之争。

南方需要供暖,这是无可争议的共识。不是因为供暖属于一项公共福利,而是因为没有暖气的南方,比北方更冷,南方人也需要暖气来温暖过冬。“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却在南方被冻成了狗”,这个在网上流传颇广的段子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而且,我国现行集中供暖分界线的划分标准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本身就不科学、不合理,已经不适应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

但是,南方如何供暖,在选项上确实不必非得选择集中供暖模式,把集中供暖当成南方供暖的唯一选项。我国北方地区采取集中供暖模式,实际上是计划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下的一种无奈选择,在今天北方集中供暖模式的弊病已经逐渐凸显出来,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南方要供暖,应当吸取北方集中供暖的弊病,不能照抄照搬北方集中供暖模式,避开北方集中供暖的弯路,这也该是南方供暖的一种共识,“南北方供暖之争”演化为“集中与分散”的供暖模式之争,应当说有助于凝聚南方供暖要避走北方供暖弯路的共识。

北方普遍采取的集中供暖模式主要存在两大弊病,饱受市民诟病。一方面,供暖费普遍简单地按照住房面积收取,而非按照居民实际使用暖气的热量计费,使得供暖费用与南方家庭使用空调取暖的实际电费费用不相上下,甚至比住户自己用壁挂炉采暖的费用还要高,并不便宜。市民不能自己控制供暖的时间、温度,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并不是在4个月供暖期内每一天都需要使用暖气,也不是24小时都需要使用暖气,这就出现了不管市民用不用暖气,或者暖气用的怎么样,都按照同一标准收费,很不公平,也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

另一方面,北方集中供暖,实质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集中供暖不管是过去烧煤,还是现在燃气,都难以避免污染,燃气造成的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依然很大,而氮氧化物正是雾霾的重要成因。近段时间东北、华北地区遭遇雾霾锁城,就与供暖有一定关系,多家供热企业也因污染而被环保部门点名。

可见,“大投资、大锅炉、大烟囱、大管网”的集中供暖属于落后的采暖模式,把集中供暖老路当成南方供暖的唯一选项,显然很不明智,也没有必要。更何况南方地区本是宽泛概念,除了长江两岸城市之外,大多数南方城市的寒冷时间很短,集中供暖造成闲置浪费和所维护成本比北方更要大很多。所以,南方供暖必须避开走北方集中供暖存在的弯路,与其学习北方供暖,不如学习欧美发达国家的分散供暖。如此,既让供暖收费更合理、减轻市民供暖负担,又要尽最大限度降低和控制供暖产生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