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科技官网>科技前沿

蜂窝板倒装法技术领风骚

    文章来源:中国建设报 安宣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3日 点击数: 字号:

  52米制高点,项目主体下方有地铁和高架,在正常运营的航站楼上方交叉作业……安全、难度、创新,这是参加过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等7个国内机场金属屋面建设的中建二局安装公司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T2航站楼金属屋面工程施工时的关键词。
  如今,该工程已进入收尾结算阶段,倒装法技术、一体化插接工艺、“一张纸片都不能掉下”的安全理念,把项目经理程来崇自始至终强调的安全管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T2航站楼金属屋面工程中,有这样几个数字:1万余块蜂窝板,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金属屋面11万多平方米;安全网约12万平方米;二次钢结构近3000吨;采光天窗5500平方米;主楼檐口距地面最高点52米……将这些数字关联起来的,是程来崇和他的团队研发的蜂窝板倒装法技术,这在金属屋面施工领域尚属首创。正是这一项创新技术,令天津滨海国际机场T2航站楼金属屋面工程这个项目真正实现了“向安全要效益”。
  “金属屋面施工一般的做法是搭脚手架,但是这个项目有些特别,项目主体下有地铁、有高架,还有正在运行的T1航站楼贵宾厅,如果在平均高度为37米的T2航站楼外部搭满脚手架,施工非常不安全。”程来崇介绍道,“我们搭设了约12万平方米的安全网,采用了倒装法技术,施工人员不是在外立面进行操作,而是蹲在‘>’型钢架里,将放完线的檐口蜂窝板正面朝下、四角固定,反着一张一张地固定在钢架上。”这样一来,项目部既省去了搭设脚手架的逾1000万元费用,又提高了施工人员高空作业的安全系数。“非常满意,这是我想要的效果。”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指挥部总指挥长对项目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提到倒装法技术,不得不说的是贯穿其中的插接工艺,这种工艺能大大提升金属屋面工程的安全性能,使“风揭屋面”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时厂家尚无十足把握生产出这种咬扣式蜂窝板,但最后出来的效果出奇地好。”程来崇自信满满。
  其实,在这场持续一年的“向安全要效益”战争中,还有个不容忽视的地方——保障T1航站楼正常运营,这使得T2航站楼檐口钢架吊装成为令程来崇最头疼,也是甲方最重视的工作。由于交叉作业区域下面就是正在运营的T1航站楼贵宾厅,吊装机只能在距离施工点40米开外的地方利用长臂越过T1航站楼运输构件,这令项目的风险系数陡增。“一张纸片掉下就算事故!”程来崇对施工人员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为了确保吊装工作的顺利完成,项目部派出精干人员参加施工,所有安全员全部到位,分头把关,程来崇则带着管理人员全天候盯在现场,全程跟踪。持续一个多月的交叉区域作业以“零事故”顺利收工,并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