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路桥公司创新拱桥架设技术获詹天佑奖
广西路桥总公司全体员工近日召开大会,庆祝这家公司运用他们自主创新的拱桥架设技术,在杭州建成的钱江四桥(复兴大桥)夺得中国土木工程最高奖——詹天佑奖,突破了广西工程建设系统零的纪录。
钱塘江是世界闻名的强潮汐河段,江面宽逾千米,浩浩荡荡。每当涨潮时节,潮水铺天盖地,行船躲避,无影无踪。钱江四桥位于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建造的钱江一桥下游4.3公里处,是杭州市新的标志性建设,为“天堂城市”再添新景。
这座大桥为杭州市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它是杭州市第一座跨钱塘江的特大型城市桥梁,能满足不同交通需求,上层设双向6条机动车快速行车道,下层设地铁、公交车专用道及行人、非机动车通道。主桥长1376米,宽26.4米。钱桥四桥“城市个性”飞扬,还表现在它为游人设置了8个平均面积约为370平方米的观景平台,以及大桥两端供游人乘坐的垂直升降梯。该桥不仅为杭州市实施“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创造了必要条件,还为人们提供了观赏钱塘江大潮、城市景观的好去处。
钱江四桥结构巧妙,错落有致,是长大桥采用具有民族特色拱桥结构的成功工程示例。国际桥梁学会副主席项海帆院士说,钱江四桥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创新意义,主要在于它是大小拱结合的钢管混凝土系杆拱长大拱桥,多跨连拱,双层路面,其中两座为190米跨径的主拱,9座为85米跨径的小拱,目前在国内外独一无二。
广西路桥工程总公司承建了钱江四桥的一标段和全桥的无支架缆索吊装工程。来自壮乡的大桥建设者们,凭借着他们首创并日臻成熟的拱桥架设技术,大显身手,取得了新的业迹。钱塘江上,长桥飞架,如诗如画,为天堂城市再添新景,被杭州人民誉为“从壮乡飘到天堂的彩虹”。
拱桥是最古老的桥式,极富美感和魅力,具有跨越能力大,承载能力高,造价低廉的优点。我国拱桥建设历史悠久,享有“拱桥大国”的美誉。早在隋朝时期,我国就建成了闻名于世的37米跨径的石拱桥--河北赵州桥,这比欧州出现拱桥早1000多年。可是后来在建设更大跨径拱桥的努力中,进展十分缓慢,直到上世纪60年代广西都安红渡桥建成,单跨跨径才突破百米,其间经历了1300多年。
千百年来,人们为修建大跨径拱桥而不懈探索。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都要先在河上搭建支架,然后再将成千上万吨的拱肋构件一段段地抬、吊起来,拼接成拱,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修造较大跨径的拱桥难以突破。后来人们又用卷扬机拉钢丝绳吊装拱肋构件,由于钢丝绳伸长量难掌握,挠度和拱轴线不易控制,很难拼接成拱,按照过去的架设方法,一般悬拼五段就成了禁区,如继续下去很容易造成桥塌人亡的重大事故。
1993年至1996年,广西路桥建设者在承建邕宁邕江大桥工程首次尝试新的悬拼技术。邕宁邕江大桥为中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主跨跨径为312米,居世界同类桥梁之最,是交通部“八五”联合科技攻关项目的依托工程。课题组组长、桥梁专家郑皆连院士大胆提出了无支架吊装、钢铰线斜拉扣挂悬拼拱肋等创新工艺的思路,以“广西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获得者王劼耘为主要负责人的攻关小组,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终获成功。建设者们巧用千斤顶和钢铰线,斜拉、悬拼拱肋,张拉自如,准确无误,可连续悬拼数十段,单跨跨径可达五百米以上,从而破解了建设单跨达数百米的特大拱桥的千年技术难题。这一科研成果获得了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