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指数研究院、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联合启动“2009-2010中国城市建筑新地标研究”课题。该课题旨在客观反映当前中国城市建筑的整体状况和发展水平,发掘对城市或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地标性建筑,彰显中国城市的杰出建筑作品,推动中国建筑文化的进步。
课题在总结2004-2008年中国城市建筑新地标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并完善了借鉴并完善了Vivian Constantinopoulos在“10×10 Architects”中所用的评价方法。通过对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中的400个样本项目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其在建筑规模、技术含量、市场表现等功能性指标的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区域影响、外观设计、文化内涵等标识性指标,全面研究了中国城市建筑新地标的建筑设计、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凸显建筑新地标的视觉价值与象征价值,进而形成“2009-2010中国城市建筑新地标”研究成果。
一座地标性建筑总是与一座城市密切相连,可以说不论是记载了历史年轮的传统地标,还是散发出蓬勃朝气的新地标,对于城市底蕴和文化、经济发展都将起到更加深远的影响。于深圳而言,上世纪80年代的标志性建筑毫无疑问是国贸大厦。这栋始建于1984年10月的建筑刷新了当时的全国建筑高度,其“三天一层楼”的速度也创下了中国建筑史的新纪录,成为“深圳速度”的代名词。90年代,地王大厦成为了深圳新的标志性建筑,建成时亚洲第一、世界第四高楼的光环,为新兴的深圳特区笼上了新的荣光。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城市地标开始见证深圳的城市发展。五洲宾馆、招商银行大厦、中信城市广场、万象城等新的城市建筑,正在一点一滴地记载时间在深圳走过的脚步,成为一个片区辨识度最高的地点。
站在全国前列的深圳地产,总结了许多持续领先的经验,而作为领军城市的城市地标,也有了愈来愈深的意蕴。从写字楼到住宅项目,深圳地产正在迎来了一个丰收的季节,幸福里、太古城、卓越世纪中心、东海商务中心……一批地标式作品在近期纷纷涌现。随着卓越世纪中心、京基蔡屋围金融中心等项目的陆续建成,深圳的城市高度在不断被刷新的同时,也为城市贡献上这个时代的新形象。
据悉,这些项目,作为深圳近期新地标建筑的优秀代表,已纳入到本次“城市建筑新地标”的研究范畴当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