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奥体中心设计师解读全运会场馆奥秘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2日 点击数: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1016在山东济南开幕。在这个被称为中国奥运的体育赛事上,济南奥体中心两大赛场—— “会呼吸的柳叶的主体育场、蕴含荷花屋顶的主体育馆,一如北京奥运的鸟巢、水立方吸引了公众的目光。

  济南奥体中心场馆设计方CCDI设计集团(中建国际设计)主创人员揭开本届全运会主赛场的神秘面纱,带领观众提前感受本届全运会赛场奥秘。这是CCDI设计集团的建筑师团队在北京奥运上创造了水立方的创意奇迹后又一次在中国重要的体育赛事上华彩亮相。

 

东荷西柳演绎济南风情

  在济南,这组体育建筑被市民亲切地称为东荷西柳。在这个南北长约800,东西宽约1.6公里的赛场区域内,济南的市树市花通过现代建筑语言完美演绎——西区的体育场,以济南的市树柳树为设计构思起点,钢结构在建筑师巧妙的创意下构成了柔美飘逸的柳叶,成组有韵律地排布在主体育场的外围;东区的体育馆、游泳馆与网球中心以济南的市花荷花为母题,体育馆呈现出荷花状层叠的造型,两翼的游泳馆与网球中心宛若荷叶环绕。东荷西柳的独特景观,成为济南又一市标建筑群。

  在谈到场馆的最初设计创意时, CCDI设计集团副总经理、济南奥体中心设计总负责人李岩介绍,济南是座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文化名城,家家泉水、户户垂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等历代佳句描绘了济南的地方景观及人文特征。因此我们在最初的创意中提出这样的构想,希望尊重并表达这一特征,使这组建筑群不仅为体育盛会创造良好的比赛氛围,更为城市营造出具有强烈文化气息的场所精神。用现代的建筑语汇、材料、颜色来表现鲜明的地域特征,使奥体中心成为济南城市重要的标志,并为城市带来更多生机。

 

柳叶能够畅快地自由呼吸

  体量巨大的主体育场,它的外立面被成组倒垂的柳叶所覆盖,穿孔铝板所构成的柳叶幕墙经脉清晰而有韵律,为这座竞技场披上了一层半透明的帷幕,增添了神秘色彩和戏剧效果。而在每天不同时间里,柳叶随光影变幻着色彩,更加充满了丰富的情绪和飘逸流动的感觉。

  这些柳叶都能够自由呼吸李岩说,这组建筑群在试图用自然的方式讲述着一个生命形态的故事。在提出柳叶创意后,设计团队为如何体现柳叶的生命力和轻盈煞费苦心。钢结构脉络、穿孔铝板、百叶格栅等一系列现代手法都是建筑与结构设计团队紧密配合,通过几十版模型反复研究推敲色彩、定位、穿孔大小、透空程度等,以保证远景、中景、近景的不同视觉效果,最大限度地展现建筑的丰富美感,提供给观众多样的空间感受。

  李岩同时还说,这样的选择让呼吸的概念并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效果,这些空隙可以让空气在场馆内外自然流通,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环境。当观众在体育场内侧环廊上活动时,可以在斑驳光影和微风中透过柳叶表皮隐约地感受远山及城市背景;当人们在柳叶外侧的广场上时,可以依稀地透过柳叶表皮感知体育场宏伟的轮廓及内侧环廊上人群的活动。柳叶作为可以自由呼吸的半透明帷幕促成了场馆内外的互动,丰富了观众的感官体验,增添了建筑的戏剧色彩。

技术提升和艺术凝练

  这组复杂的建筑群在专业化体育场馆设计和艺术提升上对CCDI设计集团是水立方之后的一个新的高度。济南奥体中心设计技术管理总负责人、主创设计师郑权介绍说,这一组建筑群借鉴了很多奥运工程的技术经验积累,在水立方、国家网球中心等多项奥运建筑的设计中所沉淀的丰富技术经验直接成为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场馆专业化设计的蓝本。

  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并组织各个专业间紧密配合以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的实现是自始至终贯穿于设计之中的。郑权还说,从体育场看台形式的设计,各个场馆中不同功能的合理布局,到场馆形体的塑造和场馆内每一个细小的技术问题,都在奥运工程积累的基础上,做了反复比较和推敲。比如,体育场和体育馆的看台形式、升起高度、空间布局都做了十几版研究;而用钢结构表现柳叶的形态和轻盈,过程中有几十版不同比例的计算机和实体模型来让整个设计团队各个专业共同参与进行推敲。他说,大家在模型中确定各项杆件尺寸,寻找柳叶表皮和内部空间的视觉效果,推敲柳叶落地结构的形式。

  而同样重要的是,郑权提到,很多奥运建筑的技术标准直接成为了济南奥体中心设计的指引,比如在游泳馆和网球中心的设计中,就有大量的水立方和其他奥运建筑解决方案的影子。如何用合理的送排风方式满足泳池岸边的温度,同时减少能耗,使运动员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如何处理所有场馆的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结合并调整建筑形体统筹设置开启,提供给观众一个良好的观赏感受,这一切都是组织各个设计专业共同优化的过程。

 

设计的专业化

  CCDI集团体育事业部副总经理、济南奥体中心项目经理宋延斌介绍,在设计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技术创新,需要组织和协调业主、设计方、施工方、顾问方的各项要求,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在项目的全过程中把专业化做为贯彻的目标,快速反馈并解决各项难题,尽可能地实现技术上的优化并充分表达建筑所传递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水准是我们设计团队共同的努力。在每个设计环节上,把的特色用现代技术呈现出来,期待为市民,为全运会和城市的发展带来有济南特色的解决方案。

以结构展现轻盈

  CCDI设计集团总工程师、济南奥体中心结构专业负责人傅学怡介绍,柳叶体育场采用了水立方结构采用的总装分析,把下部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放在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最终实现结构上的浑然一体,并大大降低了用钢量,成为国内同等规模的体育场中用钢量最少的之一。他举例说,设计过程中,结构师与建筑师并肩研究,对柳叶和柳叶组合形成的空间结构该如何处理来实现建筑轻盈的效果进行反复推敲。我们还进行了全过程的施工模拟,对大跨空间实施模拟,既验证结构的合理性,也确保了场馆的安全性。

  体育馆采用了弦支穹顶结构体系。圆形屋顶跨度直径122,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弦支穹顶结构。用极纤细的杆件和拉索完成大跨度屋顶的支撑,在馆内仰视屋面并不感觉其重量和压迫,结构轻盈纤细,再次契合了济南奥体中心整体轻盈的设计命题。

奥体中心处处见绿色

  柳叶、荷花的造型让济南奥体中心充满了生态的美感,而其中许多环保技术的应用更是让这个建筑群从里到外都体现了科技全运、绿色全运、人文全运的理念与精神。地源热泵、太阳能等高科技的节能技术在济南奥体被广泛应用。

  体育场采用了非常节能的地源热泵系统和水蓄冷技术。”CCDI 机电事业部总经理、济南奥体中心机电专业负责人毛红卫介绍说,体育场周围打了800多眼深井,这些深井不是用来取水的,而是用来调节场馆温度,因为地下超过60深,水温恒定在14左右,通过利用恒温来解决奥体中心取暖及制冷需求。

  地源热泵是怎么工作的呢?在每一眼深井里都有一根直径3—4厘米的PVC塑料管,这些PVC管里有循环水,从一端注入,从另一端流出。冬天,PVC管里的水流经井底后,变成了14左右的水温,抽上来的水进入机器,机器再在此基础上为水加温,达到供暖要求。夏天,地源热泵技术则用于制冷,当室外温度达到30多摄氏度的时候,抽上来的水在14的基础上再进行制冷,用于空调循环,能够节省大量能源。

  太阳能在场馆中也被广泛应用,毛红卫表示,游泳馆和网球中心的生活热水全部采用太阳能提供,在游泳馆屋面设有效面积670平米的太阳能光热版,在太阳光充足时,可完全满足游泳馆生活热水的需求。在网球中心南侧停车场设有效面积约280平米的太阳能光热版,在阳光充足时可满足网球中心生活热水的需求。采用太阳能热水后,奥体中心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约538吨。

奥体中心是济南新的城市客厅

  我们在设计这个体育中心的时候目标瞄得比全运会要远。” CCDI设计集团总经理,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赵小钧参与了济南奥体的前期设计,他说,更重要的目标是我们要把它建成济南人崭新的城市客厅、活动的集散地——在这里人们可以自由地约会朋友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文娱活动。

  作为水立方的主创设计师,赵小钧对正在被体育建筑改变的中国城市经济和生活方式有独特的思考。他说,现代的体育建筑能够让城市化过程中的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比如,水立方在奥运会之后变成了一个欢乐的场所,颁奖晚会、演唱会、音乐会、甚至普通人的婚礼都可以在这里举行。

  赵小钧对赛后利用的提法感到不满,他说听起来好像是在说废物利用”——比赛结束场馆就没用了。赵小钧介绍说,济南奥体中心在设计中更多考虑了对整个区域的总体设计,增加了很多商业内容、活动和安排的设置。比如:平台上人们交流的情景,演出节目时舞台的情况等等。这样的设计让体育场馆对人们的吸引远远超过了对赛事的关注。

  我们从水立方、济南奥体中心等等众多的大型项目中获得了很好的城市建设思考。赵小钧带领的CCDI设计集团在中国经历的城市化过程中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这家在城市建设和开发领域从事专业服务的大型机构正凭借多元化的资源和技术实力,以及较为出色的整合能力,探索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建设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