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烧秸秆,是守护碧水蓝天的重要措施。不烧,秸秆该往何处去?安徽省天长市新街镇李坡村青年农民林付祥创办加工厂,将秸秆加工成稻草绳,用于园林苗木保暖过冬,为秸秆找到了出路。
笔者近日走进李坡村稻草绳编织加工厂,厂房里机器轰鸣,工人师傅们跑前跑后忙个不停。据介绍,加工厂负责人林付祥曾在当地一家园林绿化公司从事苗木管护工作,并在新街镇流转1000多亩种植苗木。
林付祥在工作中发现,每到冬季,新栽苗木需要大量稻草绳捆扎保暖过冬。随着城市绿化和美好乡村建设的推进,新种植的苗木越来越多,越冬苗木草绳捆扎保暖需求量大增。“将秸秆编织成稻草绳,变废为宝,市场前景一定广阔!”林付祥及时捕捉住这一商机,瞄准稻草编织草绳加工业,在为秸秆找到出路的同时,也为当地农民开辟了增收新路。
去年10月,林付祥到外地考察市场行情后,投资20多万元在李坡村建成了400多平方米的彩钢瓦厂房,又投资8万多元从外地买来30台草绳编织机设备,安装调试后,聘用当地30多名农民开始了加工工作,并以每百斤15元的价格收购农民打捆出售的稻草。据林付祥介绍,去年秋季,他的加工厂共收购近7.5万亩农田的稻草。加工的草绳除供应当地12家园林企业用于苗木保暖外,还外销江苏仪征等地苗木公司,市场销售供不应求。仅去年秋冬季,加工厂获纯利20多万元。
时下,正值秋收旺季,林付祥敞开加工厂的大门,大量收购本镇及周边乡镇农户的稻草秸秆,开足马力,加班加点加工草绳。截至目前,今年已加工出售草绳1.65万余盘,每盘售价15元,获纯利8.25万元。
尝到甜头的林付祥表示,将追加投资,添置加工设备,扩大草绳生产规模,让更多的稻草秸秆变废为宝。
编后
焚烧秸秆污染空气,危害多多。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禁烧秸秆,但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大多数农民心中这是传统;另一方面,农民除了焚烧找不到其他方式处置秸秆。林付祥创办稻草绳编织加工厂,将回收的秸秆加工成稻草绳,用于园林苗木保暖过冬,为秸秆找到了出路。这不仅将秸秆利用起来,还节省了园林绿化的成本投入,更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让农民有动力自觉参与其中,一举多得。秸秆有了去处,自然没有人再去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