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服务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建设模式研究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0日 点击数: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武汉市地理信息中心、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档案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数字城市"建设。2006年,完成数字武汉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一期)验收,开展了项目成果在规划、国土、城管、市政、交通、园林等领域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服务关键技术的研究、政务电子地图数据标准、政务信息图层数据标准以及地址匹配技术等研究工作。2010年,"面向服务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建设模式研究"通过住建部评审,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形成以下成果:
    (1)建立了全市统一的面向服务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基于武汉市电子政务专网,采用Web Service技术,建立了全市统一的面向服务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针对武汉的特点,提出并实现了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共享服务模式,研究了利用Web Service技术将多源数据与服务资源有效聚合的方法,解决了跨部门、跨平台的数据共享问题,实现了基于服务的地理信息共享新模式。
    (2)开发了地理信息服务接口,使得各个部门能够在客户端方便的调用系统集成的各种地理信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与本地业务系统的快速集成。
    (3)建立了政务地理信息图层的分层分类体系,制定了相关标准。至2011年底,在原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应用的基础上,以市建委、环保局、统计局、教育局、卫生局、工商局、城管局、发改委、财政局、水务局、民防办、园林局、各区政府等部门为例,通过对政务地理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了包括政府机关、教育机构、医疗机构、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等部门在内的583层具有普遍共享性的政务地理信息图层,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丰富和详尽的专题信息,辅助日常办公和决策。拟定了《数字武汉地理空间信息平台政务地理图层数据标准》,对政务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结构、数据质量要求等进行了规范。
      (4)建立了数据的动态更新维护机制,加强了安全体系建设。采用"集中建库管理、分工更新维护"的管理模式,实现政务电子地图、政务信息图层等信息更新、维护的制度化与常态化,保证了系统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基于全市电子政务专网,建立了高效安全的信息传递通道,加强了数据访问权限管理和数据备份,提供了大型数据库系统安全运行环境,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
      (5)参与编制了《城市地理空间基础设施共享服务标准》CJ/T384-2011,该标准于2011年11月18日正式发布,2012年5月1日实施。
      (6)建立了一套安全管理机制,形成Web服务安全配置、数据权限管理和用户功能权限管理的集成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