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遮阳助力建筑节能

文章来源:中华建筑报 曾佑蕊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5日 点击数:

 
智能遮阳助力建筑节能

  凛冽的冬日,在没有暖气的南方,人们愈加需要晴日的温暖。近日,有业内专家表示,冬日采光保暖,夏日遮阳隔热的智能遮阳系统即将成为节能建筑的必备品。
  建筑遮阳 节能之重
  原建设部纪检组长、总工程师姚兵表示,今年初出台的《绿色建筑节能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将以建筑门窗、外遮阳、自然通风等为特点,完成5000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节能改造。
  “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是对外围护结构进行隔热保温,除采用适当的外墙屋面的保温措施外,门窗是建筑节能的关键和重点。”中国建材工业遮阳产品质检中心主任刘翼说。
  据刘翼介绍,根据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经过测量,采取可调节的外遮阳措施,如果夏季白天开启外遮阳达6小时,可大幅度降低夏季太阳能辐射得热,从而减少15%以上制冷能耗。同样,冬季夜晚开启外遮阳,可降低整体传热系数,大幅提高采暖节能率。
  曾有业内专家指出,目前国内普遍采取的室内遮阳是一种无效遮阳方式,紫外线通过玻璃射到遮阳帘上,又使遮阳帘成了一个热源,实际上没有起到隔热作用。而外遮阳帘能在第一时间阻挡热量、紫外线等强烈光线于室外,隔热节能效果与在窗户玻璃里面安装窗帘的效果截然不同。
  智能遮阳 科技趋势
  近年,智能遮阳系统主要应用于博物馆、会议厅等公共高档场所,但随着人们对环保、绿色、安全的追求,以及高效的建筑遮阳设施的涌现,智能遮阳系统已从大型公共建筑逐步走向家庭。
  据了解,在欧美地区,智能遮阳作为节能解决方案已有多年的历史。而在国内,智能遮阳产品的应用则相对要晚一些,还处于学习国外技术的阶段。素有漂浮的地平线、躺着的摩天楼之称的深圳万科中心其外遮阳完全采用德国技术,可转动式悬挂立面外遮阳系统,表面使用特殊复合材料,既保护内层玻璃减少太阳能负荷及风力冲击,又不会阻挡窗外的海景及山景。
  外遮阳能有效减少建筑得热,但是由于其直接暴露在室外,不仅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积灰、不易清洗,还要考虑风、雨带来的腐蚀作用。目前,国内智能遮阳解决了这一难题。无锡利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的智能型中置百叶主动式遮阳系统利用专利型维修节点型材和通用型材相结合的设计,使其快速达到维修目的,并且能保持遮阳层清洁。
  此外,通过前期设计,外遮阳可将遮阳层置于两个建筑表皮层之间,使双层玻璃间形成的空气层与可调节遮阳层共同作用,满足建筑的遮阳、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要求。在双层皮结构中,遮阳体被外层的玻璃保护起来,避免风雨的侵蚀。
  随着外遮阳使用的日益增多,江苏省无锡市率先将建筑外遮阳工程技术规程作为新建工程的强制性标准。该标准指出,施工图审查时须严格把关,凡是住宅建筑一定要有建筑外遮阳措施内容说明;公共建筑可以选用玻璃自遮阳和其他遮阳设施;在设计图纸上一定要有外遮阳选用方式,并用详图体现,对达不到设计深度要求的将不予审查通过。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会长郭一鸣指出,当下外遮阳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除了满足日常遮阳、防雨透气、抗风耐用、高效节能等需求,新型的外遮阳系统还具备了安全防卫和美化城市的功能,未来还将发展防火耐热等复合型遮阳系统。
  遮阳光电 一体发展
  姚兵提出,在遮阳的基础上,外遮阳可以尝试加入发电功能,把普通的遮阳板、篷、百叶换成光伏组件,用来遮挡阳光,调节室内温度,利用光伏遮阳系统作为建筑的电源系统,利用太阳能发电,节省常规电力收集阳光,为建筑提高电力。
  姚兵预计,2014年我国将新增光伏装机量约12GW,其中光电建筑是8GW,如果光电遮阳能达到20%,即为1.6GW,那么约合1300万平方米,将占有160亿元的市场份额。
  据了解,天津中心生态城光伏停车场采用遮阳光电一体的模式,将车棚外围南侧布满太阳能接收板,不仅解决停车场的夜间供电问题,还能遮阴挡阳。青海科技馆采用可跟踪系统的光伏百叶,光伏遮阳年发电量达6.1万千瓦时。
  谈到遮阳光电建筑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姚兵信心十足地说:“作为绿色建筑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力发展遮阳光电建筑一体化,对于破解资源能源瓶颈束缚,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