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举行的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委会第五次会议上,《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分解方案》正式讨论通过。指标体系分解工作经过了历时近一年的努力,形成了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城市指标分解实施体系。中新双方专家一致认为指标体系的分解“丰富、全面,充分体现了动态性、开放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填补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空白;同时将指标分解内容与管理结合,对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尝试,对于引导和指导生态城市的建设及评价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低碳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行动指南。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在传统的城市规划指标基础上,综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指标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重点突出了资源环境方面内容,如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绿色建筑比例、自然湿地净损失等指标,成为中新天津生态城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色指标体系。其中,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低于150吨碳/百万美元,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到20%,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绿色出行所占比例2020年达90%、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0%等指标均远高于我国及发达国家主要城市水平。
在近一年时间里,生态城管委会委托专业咨询公司,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对各项指标进行了深入解读,并结合生态城实际,在技术路径、实施阶段和实施主体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解,最终形成了包括指标体系分解总纲、指标体系分解说明、控制性指标分解的技术路径框架图和指标体系分解部门操作指南等内容的指标体系分解方案,总计约25万字,构建了以量化目标为导向、多极多层、可操作、可统计的指标体系分解实施体系,形成包括51项核心要素、129项关键环节、275项控制目标、723项具体控制措施以及100项统计方法的指导生态城建设的“路线图”。
据了解,生态城指标体系分解方案明确了政府、企业和公众为指标实施主体。其中,政府将各项控制措施纳入政府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监督考核和监测等各项工作中去,通过行政手段和政策支持,发挥主导作用;企业自觉按照控制措施要求,制定建设运营标准,通过具体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全面落实指标要求;公众自觉参与低碳生活、绿色消费、节能节水等实践活动,通过日常生活方式转变促成指标体系的最终实现。
该方案对影响各指标实现的控制措施和实施路径也进行了梳理,明确了关键时间节点及相关标准和要求,制定了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并将其纳入现行城市管理体系,加强监管,开展监测、评估和反馈,对企业建设和运营进行政策扶持与激励,对居民行为进行引导,保障指标体系各项指标的最终实现。
据悉,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已将指标体系分解有关思路在重点领域的工作中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以绿色建筑比例指标为例,为实现生态城内所有建筑达到100%绿色建筑标准的指标要求,生态城管委会已颁布实施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制定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施工技术规程》和绿色建筑节能导则、节水导则等设计导则,从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各个环节加强对绿色建筑标准实施的管理,以确保所有新建建筑均可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同时,生态城管委会还推出了相关政策和鼓励措施,鼓励新建建筑在达到生态城绿色建筑基本级基础上,积极申报绿色建筑银奖、金奖和白金奖等更高等级奖项。目前,该绿色建筑实施体系已取得良好效果,生态城公屋项目和第一中学项目已按照生态城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完成设计,其建筑能耗分别比传统建筑降低了30%和50%以上,同时,很多企业也积极响应,以“零能耗”为目标开展了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