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科技官网>住建成果数据库>住建成果登记库>建设信息化技术

綦江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智能监控系统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6日 点击数: 字号:
研究起止日期:  2012.09~2014.06 成果水平:  国内领先
成果第一完成单位:  重庆市綦江区城乡建设委员会 项目负责人:  殷明
成果主要完成人员名单:  赵福宇、许安强、刘刚、史天成、黄文平等 成果验收日期:  2014-11-24
成果体现形式:  其它 研究形式:  国内合作
知识产权形式:  无 应用情况:  产业化应用
知识产权内容:  
第一完成单位情况:  

单位名称:重庆市綦江区城乡建设委员会
通讯地址:重庆市綦江区文龙街道龙角路4号
邮政编码:401420
传真:023-85892037
单位联系人:殷明
联系人电话:023-48656328
电子信箱:85044140@qq.com

转让意向与范围:  不转让 推广形式:  产权转让
成果简介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目前,在城乡建筑工地的施工与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监管难题,如塔机塔身倾斜、塔机斜拉歪吊、卸料平台超载、升降机超员、没有戴安全帽、没有穿安全服、没有系安全带、扬尘超标等,造成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以及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解决以上问题依靠投入过多的人力来监管显然成本太高,因此采用技术手段来辅助解决是一个可行有效的方案。綦江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智能监控系统项目对每个安全隐患点针对性设计解决,以传感器监测和视频监控为基础,建立建委、项目部和企业三级管理平台,增加智能识别、预警报警、执法抓拍、投诉处理、抢险指挥等五大系统功能,形成一个完整实用的建筑施工安全监控智能报警系统。该系统可对工地现场进行实时调度和管理,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安全事故率,节约成本。
  二、技术原理
  该系统的实质就是对一个个图像帧的分析。分离出视频画面中的运动目标和静止目标,即运动物体和背景。位于前端视频分析器对监控摄像机所拍摄的视频图像进行分析,将视频画面中的人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加以辨认、分析、比对所追踪对象的行为模式与预设的诸项安全规则。若发现违规之处,立刻进行报警通知,同时由系统平台进行信息记录和显示。其主要采用背景减法算法和傅立叶描述子图像识别,背景减法利用当前帧与背景图像之间的差异来检测运动目标的形状和颜色变化,分割目标物体和背景物体,为之后的视频分析做准备。傅立叶描述子图像识别将图像轮廓展成傅立叶级数,以一定精度描述轮廓,具有平移、旋
转、尺度不变性等特性。
  三、主要技术指标:
  1、塔机的塔身倾斜超过设定角度,系统自动报警。
  2、塔吊吊物时大约摆动超过一定幅度,自动预警,防止歪拉斜吊。
  3、施工升降机载人时,超过9人,系统自动报警。
  4、卸料平台超载时,系统自动报警。
  5、登高作业人员未佩戴安全带时,系统自动报警。
  6、登高作业人员未穿安全服时,系统自动报警。
  7、进出施工现场人员未佩戴安全帽时,系统自动报警。
  8、扬尘超标,系统自动报警。
  9、系统检测到有上述情况时,自动记录相关视频、图像和数据,并自动生成短信,按类别发送至相关责任人。
  四、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系统的智能化、集成视频图像分析系统、传感器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短信自动发进模块等。
  2、采用业界先进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自动识别、自动抓拍、自动存储报警画面的视频信息和图片。
  3、采用独立式视频分析设备、系统独立运行进行智能视频分析、无需外部软件支持。可以方便的进行大规模部署
  4、提供多路智能画面分析、每路视频可以同时使用多达3种智能行为分析规则。
  五、技术的成熟程度和安全性
  1、采用独立式视频分析设备:该独立式设备方式具备两大优势,一是分析性能强大厂是可与多种类高清摄像机匹配组合。
  2、是基于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无线传输网络与远程通信技术相融合的系统,通过前端传感器装置和平台无缝融合,实现了开放式的实时监控。
  3、安全方面,无线网桥HG-300M是通过share密码进行认证的,保护无线网络的安全,确保未被认可的无线信息无法进入网络。
  目前,綦江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智能监控系统已在全区建筑施工工地进行推广,现已在108个工程安装了458个前端摄像设备,共累计发现了安全隐患2000余条,及时消除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有效帮助安全监管部门及时掌握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情况。
  六、在实际运用中该系统也存在以下问题:
  1、视频图像质量受网络信号传输质量和速率影响,有时会出现无视频信号的情况。
  2、施工现场地形复杂、周边有电子信号干扰时,无线网桥信号衰减比较严重。
  3、安装在塔机顶端的摄像头因塔机的晃动时图像会不太清晰,抓拍图像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