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类用上“互联网+”
垃圾分类也与当下最热的“互联网+”联系到一起,这在北京成为了现实。近日,北京环卫集团推出垃圾智慧分类模式,不但居民可以通过微信客户端、手机APP等实现垃圾分类和投放,而且垃圾中的再生资源也将打造全产业链。
北京环卫集团运用“互联网+分类回收”的思维,按照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相结合(两网合一)的思路,将移动互联网引入环卫领域,为社区量身打造的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合一”的全新产业模式,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和发展路径。
在对垃圾分类回收至关重要的厨余垃圾分类环节,北京环卫集团开通了有偿积分回收渠道。居民在家里将厨余垃圾单独分出,投入智慧厨余桶,再刷一下手里的北京蓝·生态卡,即可获得积分奖励。居民账户里的积分可在网上的“积分商城”中兑换生活用品、包括电话卡、购物卡及现金等。据介绍,该模式在芳城园社区已经试运行近一个月,居民注册率近50%,厨余垃圾的精准投放率和收集率明显提升,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效果显著。
而末端处理方面,北京环卫集团已建立京内循环园区总部与京外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组成的“1+N”模式的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搭建固废综合性一体化处置平台。目前该集团已经在江苏响水建设了废纸回收利用基地,同时已经建成位于河北玉田的废旧橡胶利用基地,目前通过单位集中收运的轮胎已运往玉田进行处置,废橡胶改性沥青、环保再生胶加工等项目已经落地。
据悉,垃圾智慧分类模式的运行效果正在逐步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数量随着模式影响力的增强激励机制的完善也稳步增长。2016年集团将在合作的物业小区和使馆区推出350个试点小区项目,覆盖人口有望超过100万。
上一篇:北京暗挖新技术促进轨道交通建设[ 12-17 ]
下一篇:北京石景山新建建筑达绿色标准[ 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