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科技官网>科技前沿

破解顶管施工难题

    文章来源:中国建设报 李颖 亓明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5日 点击数: 字号:

  京杭大运河流淌千年,滋养着九州大地的东部平川。在这条“黄金水道”的丹阳段,中铁上海局集团市政公司的建设者们用汗水与智慧擎起钢铁巨龙,架通两岸,在市政人的“筑桥梦”中勾勒出绚烂的一笔,为丹阳城市建设增添了又一座丰碑。

  公司专门组成了以项目经理王波为组长,公司工程管理部、技术中心人员参与的专项技术小组,凭借多年的施工经验和技术研究,公司技术人员研究制定出浮托顶推法架设钢桁架梁施工控制综合技术方案。根据方案,在不中断运河航运交通的前提下,施工人员在东岸引桥滑轨上将重达1300吨的钢桁架梁拼装完成,以两台180吨的液压油缸千斤顶为动力,推动钢桁架梁缓缓向前,使其精确定位于事先搭设好的驳船钢支架上方,然后通过控制驳船船舱内水位涨幅,利用水的浮力,实现钢桁架与浮船钢支架的精确吻合,并通过钢螺栓将两者固定在一起。随后,通过船载卷扬机与岸边的地锚联合作用控制船体移动,同时发动千斤顶,依靠船体的牵引力和千斤顶的推力,共同顶推钢桁架桥到达对岸。此方案不仅成功解决了大跨度越千吨级钢桁梁安装就位的施工难题,而且确保了桥梁施工安全。
  在破解顶管施工技术、房建施工管理等一系列课题上,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联合等形式,该公司积累了一些施工合作模式,对社会资源整合利用日渐成熟。随着股份公司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推行,公司决心将工程作为后台管控和社会资源利用的一块“试验田”。
  为强化管控力度,公司总工程师李明华多次带领技术中心、安质部组成的工作组现场蹲点,严把施工组织方案制定等各个环节。在强化公司内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取人所长、补己之短。
  牵引过程中钢桁架梁、浮船支架受力状态分析是工程施工的技术难点之一。项目部与同济大学桥梁系教授通力合作,采用迈达斯软件重点针对各工况下钢桁架梁支架系统、浮船稳定性建模,对顶推过程中钢桁架梁支架系统各点的受力情况及浮船抗倾覆稳定性进行充分的受力分析,设定相应的预警值,确保整个施工安全。同时,为强化施工组织的有效性,公司充分借鉴房建工程的管理经验,挑选具有丰富桥梁施工经验的外协队伍,同时针对钢桁架梁的拼装、拖拉作业等各环节实行专业分包,提高了管理的效能。项目经理王波感慨道:“在现场管理人员少、施工组织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强有力的外协队伍为我们省了不少力气。”
  为了保证钢桁梁按设计轴线滑动,负责测算的技术员唐剑在纠偏及导向工作上下起了功夫,他提出采用横向纠偏装置施加横向力纠偏,采用滚轮装置纠偏,纠偏受力点设在钢桁梁两端,有效地解决了顶推过程中偏转问题。
  丹阳人民大桥左幅钢桁梁拖拉过河仅仅开始6小时之后就圆满结束了,比右幅钢桁架梁施工足足节省6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