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科技官网>住建成果数据库>住建成果登记库>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设计技术>区域与城乡规划

佛山市南海区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一期)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4日 点击数: 字号:
研究起止日期:  2012.05~2013.06 成果水平:  国内领先
成果第一完成单位:  佛山市南海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 项目负责人:  王建军
成果主要完成人员名单:  陈汭新、朱广堂、顾艳丽、何兆荣、戚少兵、张海泉、刘海春等 成果验收日期:  2013-09-18
成果体现形式:  其它 研究形式:  国内合作
知识产权形式:  专利 应用情况:  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
知识产权内容:  
第一完成单位情况:  

单位名称:佛山市南海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
通讯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南新二路63号
邮政编码:528200
传真:0757-86231931
单位联系人:何兆荣
联系人电话:0757-86293553
电子信箱:ghj_hzr@nanhai.gov.cn

转让意向与范围:  仅限国(境)外转让 推广形式:  技术入股
成果简介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2010年以来,佛山市委市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建设"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的总体战略目标,并要求力争三到五年的努力,初步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提升城镇化、以信息化加快国际化的发展格局。
  为了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和工作要求,南海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原规划分局)迫切需要加强南海区城市规划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把信息技术与城乡规划结合起来,转变城市管理方式,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城市,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全区创建"三着力一推进"的示范区提供技术和管理的支撑。
  结合南海实际情况,根据南海区大部制改革和规划管理改革创新的工作思路,以项目全生命周期为管理理念,以信息化手段为基础,创新规划审批管理手段和方式,优化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流程,不仅围绕项目解决规划实施的生命周期,还围绕城乡规划编制、实施、监管、评价的全业务生命周期,解决各个环节的数据整合、共事与应用,实现无纸化办公、并联审批和权力的公开透明,为规划管理各项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保障。通过标准化和信息化两种手段,实现规划审批的精准提质,做到科学、精准、阳光、高效。同时,为管理上游国土、管理下游建设预留项目生命周期的接口,随着国土、建设相关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最终完善南海区国土规划城建水务局全局的项目生命周期。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推进规划审批业务流程再造和运行;
  2、建立规划项目全生命周期串联管理。实现部门协作、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
  3、通过GIS实现规划业务一张图的辅助审批,提高审批质量,实现业务一张图的监管与决策评价;
  4、对全国开展大部制改革的城市如何开展规划信息系统建设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项目制定了一套佛山市南海区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建立了覆盖全区范围的综合共享信息资源库,开发了佛山市南海区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一期),包括城市地理信息、规划业务审批管理、规划编制管理、城建档案管理、三维辅助决策和系统平台定制等六个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了规划业务一张图辅助审批、监管与决策评价,提高了审批效能。
  2、系统从规划管理业务实际出发,采用以"大项目"为核心对象的数据分层管理,通过规划"一书三证"以事项为主线的审批方式,串联项目的选址、用地、工程、竣工等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实现了数据整合、多业务在上下游科室间的协同,为规划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具有示范意义。
  3、系统采用了数据中心的"一库三平台"(核心的数据中心仓库、数据采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数据共享应用平台)的技术体系架构,完美的解决了大数据的管理和共享应用问题。数据采集平台主要负责按照标准、规则等进行复杂的数据抽取、转换、沉淀问题,同时提供数据校验的能力。解决了数据来源多、数据格式和形态多、数据统一的问题。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采用了面向服务的架构(SOA),通过分层次构建信息系统及数据平台,能清晰掌控系统架构模式,灵活扩展系统功能,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开放性、安全性、可移植性,具体体现在多层的体系架构中不仅提供了系统的组件级接口和Web服务,而且提供了ESB(企业服务)总线,以方便的集成各类应用、各类系统。适用于规划审批管理、规划编制管理、规划三维辅助决策、规划电子报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城市地理信息共享管理等应用。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通过构建规划项目数字化监管系统,能够及时采集和分析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准确信息,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动态监管,增强各业务主管部门制定政策、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监管水平,减少因现有业务管理体制产生的监管交叉或监管缺位现象。
  2、在职能清理整合的基础上,围绕"高效政府"、"服务政府"的建设目标,坚持以改革推动创新,以创新促进效率,以效率提升服务,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再造行政审批业务流程,创新行政审批运行模式,推进审批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体系化。
  3、增强了各业务科室之间的横向联系,把本来业务之间存在的自然联系通过平台串联起来,实现了"互联办公"与协同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4、建立规划项目全生命周期串联管理,实现业务协同数据共享。
  5、为城市应急管理、灾害管理以及城市征地拆迁、各类管线建设、房产管理中快速准确采集信息,提高政府快速反应能力。为提升政府对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尤其是社区信息服务能力的提升,为网络问政、监督建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