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科技官网>
标题:  生活垃圾处置全过程臭气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技术所属领域:  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利用 技术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技术提供方式:  技术转让 转让费:  1500万元
技术说明:

城市生活垃圾从产生源到收集、转运和处置的全过程中所产生的恶臭气体一直困扰着环卫行业的工作人员和各级政府部门,更是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本研究在数据采集、检测和全面分析其收集、转运和处置全过程中臭气的产生源和原因的基础上,针对生活垃圾处置全过程中恶臭气体对环境排放和居民身心的影响,以防治结合、防治并重的综合防治方式为重点研究方向,重点研究生活垃圾臭气源减量与源切断技术、生活垃圾中间处置过程臭气综合防治和填埋场臭气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最终实现全过程恶臭气体综合防治。

 
1、创新性(重点阐明如何区别于传统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状况)
通过对垃圾产生特征进行调研,辨析生活垃圾中有机垃圾对臭气产生的影响。量化了的生活垃圾臭气产生源及其相关组成成分。此研究还将园林垃圾和集贸市场垃圾共堆肥,采用氧控快速腐化技术就地使用和将高水分有机垃圾进行管道破碎的有机生活垃圾两种减控技术,减少或切断生活垃圾臭气的产生源。对混合垃圾采用快速生物脱水的方法,作为其预处理手段,使得垃圾含水率在原有基础上降低25%-35%,大幅提高垃圾热值,减少恶臭产生。填埋场作业区环境气在线监测和防臭幕墙控制系统联动技术,实现作业区臭气“全密闭”。以实现对臭气产生源的“防”,是一种从末端走向起始,从集中走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发展观和环境治理新模式——全寿命周期模式。
专利情况:
实用新型专利名称:有机垃圾破碎脱水装置。申请号:201120303029.9,申请人:城市建设研究院,发明人:尹然,屈志云等。(已授权)
发明专利名称:控制混合生活垃圾生物干化二次污染物的方法与装置,申请号,201110238798.X,申请人:城市建设研究院,发明人:黄文雄,徐文龙,徐海云等。(申请中)
实用新型专利名称:循环利用生物干化二次污染物的垃圾处理装置。申请号:201120305149.2,申请人:城市建设研究院,发明人:黄文雄,徐文龙,屈志云等。(已授权)
发明专利:一种确定生活垃圾填埋场沼气导气井作用范围的方法。申请号:201210444149.X,申请人:城市建设研究院,发明人:尹然,屈志云等。(申请中)
2、盈利性(重点阐明是否带来成本下降或性能提高)
本技术研究产生的成果集成生活垃圾臭气的全面综合防治技术,实现对臭气防与治并重和防治相结合,因此在整套工艺推广进入产业化阶段将有广阔的收益空间。
3、持续性(重点阐明技术储备和持续创新能力)
整套臭气综合防治工艺作为生活垃圾处置过程中臭气综合治理的高效技术,集成垃圾源头、收运过程和垃圾最终处置三个阶段臭气的综合防治技术,从源头、运输过程和最终处理三个方面进行了垃圾处置过程中产生臭气的综合防治。
4、先进性(重点阐明技术水平,主要性能指标国内外比较,替代技术发展趋势和现状等)
本技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整套臭气综合防治工艺具有独创性和实用性,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由于在国内臭气治理领域尚属空白阶段,该课题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机构名称:   *****公司 机构性质:  独立科研机构
所属地域:  北京市西城区 注册/开办资金:  5000万元
职工人数:  500-2000人 上年产值:  20000万元
机构简介: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成立于1985年,是原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根据国务院六部委国科发政字【2000】300号文《建设部等11个部门(单位)所属134个科研机构转制方案》改制而成,现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属的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城市建设行业综合性的科研设计单位。
我院拥有市政公用行业(环卫、排水、给水、供热、道路、桥梁)、风景园林、建筑工程、城市规划、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环境工程专项和工程监理等十几个专业甲级资质,火力发电、旅游规划、工程测量乙级资质以及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承担着城市环境卫生、风景园林、城市给排水、城市供热、城市道路和桥梁、环境工程等相关市政行业的发展规划、工程科研和设计任务,以及城市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
我院在深圳、福建、山东、上海等全国二十几个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城镇风景园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城镇供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风景园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政给排水标准化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供热标准化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中国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协会城市供热专业委员会、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城市垃圾处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生活垃圾处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全国生态城市研究委员会城市废弃物低碳研究学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专业委员会智慧城市设计学组等也依托我院设立。
 
建院二十多年来,我院已形成了一支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年轻而充满朝气、长期活跃在城市建设领域的具有雄厚技术实力和强烈现代意识,并在本行业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技术骨干队伍。现有职工12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180余人,中级430余人,各类注册人员170余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委员会专家11人,涉及环卫、风景园林、城市供水、城市规划、住宅建设与产业化、城镇供热等专业。在科研、规划、设计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自2005年以来,先后完成了有关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科研、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设计近4000项,主编和组织编写了城镇建设行业标准300多项,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完成了一大批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设计项目。我院注重科技创新和质量管理,先后取得了百余项科技进步奖和优秀设计奖,并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体系”认证。我院具有较强的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拥有建设部环境卫生技术研究中心、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园林发展研究中心、实验中心、给排水中心五个重点科研中心。2009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2010年通过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12年11月被北京市科委认定为北京科技研究开发机构。
我院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以服务赢信誉、以品牌占市场”的执业宗旨,崇尚“诚信、务实、合作、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坚持“学习求变、合融求进”的企业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探索和开拓新的领域和市场,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最具竞争合力的科技型环境建设者”,为我国的城市建设绘就精彩、贡献力量!
以下信息将会被隐藏
 联系人姓名  陈志萍  电话/手机  010-57368078
 传 真    Email  
 通讯地址  德胜门外大街36号 邮编:100120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9日 点击数: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