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名称: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
所属地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北三环中路30号 | ||||||||
邮政编码: | 100013 | 单位性质: | 国有企业 | ||||||||
法 人: | 机构代码: | H5262519-6 | |||||||||
注册时间: | 1963年01月01日 | 注册资金: | 万元 | ||||||||
传 真: | 010-84281348 | 网 址: | http://www.cabrtech.com | ||||||||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建研院”)成立于1953年,原隶属于建设部,2000年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全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和开发机构,具有建设行业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设计大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在内的众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中国建研院始终把服务公益事业、推进行业技术进步作为己任,面向全国的建设事业,以建筑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致力于解决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负责编制与管理我国主要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行业所需的共性、基础性、公益性技术研究,承担国家建筑工程、空调设备、太阳能热水器、电梯、化学建材、建筑节能的质量监督检验、测试及产品认证业务。科研及业务工作涵盖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抗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环境与节能、建筑软件、建筑机械化、建筑防火、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等专业中的70个研究领域,近年来又加强了绿色建筑成套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防灾减灾技术以及智能化集成技术等研究与开发。拥有北京和廊坊两个研发基地,北京研发基地是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地,已建成模拟地震振动台实验室、大型幕墙实验室、风洞试验室、防火实验室、建材实验室。50多年来,中国建研院科研成果硕果累累,为推动中国建设事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建研院将坚持“奉献社会、追求领先、提升品质、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观,秉承“诚信、协作、创新、效益”的经营宗旨,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成为中国建筑业科技发展的引领者。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始终以促进我国建设事业的科技进步为己任,面向全国的建设事业,以建筑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致力于解决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负责编制与管理我国主要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行业所需的共性、基础性、公益性技术研究;承担国家建筑工程、空调设备、电梯和化学建材的质量监督检验和测试任务,努力为建设事业的发展服务。
中国建研院始终把服务公益事业、推进行业技术进步作为己任,面向全国的建设事业,以建筑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致力于解决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负责编制与管理我国主要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行业所需的共性、基础性、公益性技术研究,承担国家建筑工程、空调设备、太阳能热水器、电梯、化学建材、建筑节能的质量监督检验、测试及产品认证业务。科研及业务工作涵盖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抗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环境与节能、建筑软件、建筑机械化、建筑防火、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等专业中的70个研究领域,近年来又加强了绿色建筑成套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防灾减灾技术以及智能化集成技术等研究与开发。拥有北京和廊坊两个研发基地,北京研发基地是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地,已建成模拟地震振动台实验室、大型幕墙实验室、风洞试验室、防火实验室、建材实验室。50多年来,中国建研院科研成果硕果累累,为推动中国建设事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建研院将坚持“奉献社会、追求领先、提升品质、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观,秉承“诚信、协作、创新、效益”的经营宗旨,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成为中国建筑业科技发展的引领者。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始终以促进我国建设事业的科技进步为己任,面向全国的建设事业,以建筑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致力于解决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负责编制与管理我国主要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行业所需的共性、基础性、公益性技术研究;承担国家建筑工程、空调设备、电梯和化学建材的质量监督检验和测试任务,努力为建设事业的发展服务。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工作涵盖了建筑结构、工程抗震、地基基础、建筑物理、住宅体系及产品、智能化建筑、建筑CAD、建筑环境与节能、建筑机械与施工、新型化学建材、建筑防火、建筑装修等专业中的79个研究领域。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完成科研成果2176项,主编标准、规范453本,其中荣获国家奖91项,各类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64项,获得专利163项。主办《建筑科学》、《工程质量》、《建筑机械》、《建筑机械化》、《中国电梯》、《工程抗震》,协办《建筑结构学报》和《土木工程学报》等专业刊物,为推动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促进建设事业科技进步、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为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目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 人,全国设计大师2人,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57人。在808名专业技术人员中,有教授级高工146名,高级工程师310名,中级技术人员261名。全院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04名,一级注册建筑师44名,注册监理工程师47名,造价工程师9名,项目经理111名。
改企转制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确立了成为我国建设事业国家级科研院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科研机构,具有适应市场应变能力并不断创新的科技型企业的定位和5个发展目标,即适应改企转制和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国家级科技型企业;能够承担建设事业重大科技平台研究,担纲建设事业科技先导;承担建设事业标准规范研究、编制和管理任务,成为建设事业的技术支撑单位;承担国家级质检中心职能,作好行业质量管理的技术支撑;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成为一流的科技团队和开发团队,并不断开拓市场,促进科研—转化良性循环发展。同时,在改企转制过程中突出“四个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三个加强”(加强重大技术平台工作、加强标准规范工作、加强国家级质检中心工作)和“三个强调”(强调国有经济控制核心能力、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调完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拥有资产总额9亿元,所有者权益2.6亿元。2002年主营业务收入8.9亿元,上缴各项税费5207万元,主营业务利润1.4亿元。
目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 人,全国设计大师2人,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57人。在808名专业技术人员中,有教授级高工146名,高级工程师310名,中级技术人员261名。全院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04名,一级注册建筑师44名,注册监理工程师47名,造价工程师9名,项目经理111名。
改企转制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确立了成为我国建设事业国家级科研院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科研机构,具有适应市场应变能力并不断创新的科技型企业的定位和5个发展目标,即适应改企转制和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国家级科技型企业;能够承担建设事业重大科技平台研究,担纲建设事业科技先导;承担建设事业标准规范研究、编制和管理任务,成为建设事业的技术支撑单位;承担国家级质检中心职能,作好行业质量管理的技术支撑;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成为一流的科技团队和开发团队,并不断开拓市场,促进科研—转化良性循环发展。同时,在改企转制过程中突出“四个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三个加强”(加强重大技术平台工作、加强标准规范工作、加强国家级质检中心工作)和“三个强调”(强调国有经济控制核心能力、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调完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拥有资产总额9亿元,所有者权益2.6亿元。2002年主营业务收入8.9亿元,上缴各项税费5207万元,主营业务利润1.4亿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