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住宅产业化为抓手 大力推动绿色地产发展
房地产业已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结构的调整期、政策的完善期、品质的提升期,但绿色地产却刚刚开始。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绿色地产的地位将更加突出,作用也将更加明显。
近五年来,我国绿色地产每年都翻番,2012年总面积相当于2008年到2011年四年间的总和,但与民用建筑总量相比仍然微乎其微。绿色地产发展不够快,与前些年有了房子不愁卖、对转变房地产发展方式缺乏紧迫感有关,突出表现为“一高四低”,即资源能源消耗高、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创新成果转化低、管理水平低。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以1号文件转发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把绿色地产上升为国家行动。
绿色地产,不是简单地指在小区里多种几棵树,在项目里建个花园、搭个景观,而是指建筑的建造及使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目标是建造长寿命、好性能、绿色低碳的好房子。
所谓“长寿命”,是指民用建筑使用寿命长。目前我国一般民用建筑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重要建筑为100年。
所谓“好性能”,即住宅的适用性能好、环境性能好、经济性能好、安全性能好,耐久性好。拿适用性来说,我国有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已经达到8800万户,占全部家庭户数的比例超过20%,如果没有一定规模的适老化设施,很难称得上适用性能好。
所谓“绿色低碳”,是指在房子的建造和使用过程的全寿命周期内,尽可能地减少原材料消耗、节约土地、降低污染;尽可能地少用矿物能源,多用太阳能、风能、空气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到2015年,我国新增绿色地产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规模大、标准高,传统的建造方式肯定不行,只有依靠住宅产业化的先进手段来发展绿色地产。住宅产业化利用“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产品部品模数化、全过程管理信息化、产业链集成现代化”来建造、使用、管理和维护房屋,是对房地产行业的深刻变革,也是推动绿色地产的有力抓手。这“六个化、一条链”,将住宅规划、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管理和服务等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一方面,带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建筑品质和科技含量,让老百姓都能分享到绿色的成果。
目前,不少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住宅产业化相关的探索推进机制和政策措施。总体来看,当前发展绿色地产,关键要抓好三条:一是技术集成,通过成熟技术、成套技术、成本控制意识,提高建筑综合质量。二是建立涵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全过程的标准化体系,为绿色地产提供规范保障。三是尽快研究出台促进绿色地产发展的激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