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又创新高
城市管理工作复杂又繁重,涉及民生、民意,要确实完成好各项城市管理工作,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城市管理各项工作才能有序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并再次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市城管委主任危伟汉在工作会议上谈到突显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中心城区共接收处理生活垃圾181.47万吨,其中焚烧49.25万吨,填埋132.22万吨,日均处理生活垃圾10026吨,发电2.18亿度。处理各类动物尸体和变质肉类1636吨,处理粪便10.7万吨。
创新构建垃圾分类管理全流程设计。通过实践探索和系统梳理,创新了符合我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实际的全流程设计,构建了垃圾分类处理组织架构、运行管理和政策法规体系,明确了“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及全过程监管”各环节的工作内容、部门职责,融合了环卫系统、再生资源系统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资源系统的功能,实现了垃圾分类管理流程再造。全流程设计是我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重大创新,在国内城管系统尚属首创,该设计在今年7月10日召开的全市垃圾分类处理暨创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动员部署大会上,得到了陈建华市长的充分肯定,受到了新闻媒体和市民群众的广泛关注。
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及100项重点工程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六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概念性规划;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李坑项目)运行良好,累计处理垃圾超过40万吨;第三、第四、第六、第七资源热力电厂按计划推进,第五资源热力电厂选址比选取得重要进展。广州市餐厨废弃物循环处理试点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李坑综合处理厂、萝岗生物质综合处理厂、增城珠村餐厨垃圾处理厂正积极推进。荔湾、海珠、天河三区大型多功能垃圾转运站已确定选址。此外,确定了建筑、污泥、园林绿化、工业、医疗、餐厨垃圾及危险品、粪渣、动物尸骸、废弃玻璃、废旧木料、废弃布料、废旧塑料、飞灰等14类垃圾分类处理储备项目,并研究论证了相应技术路线、处理规模和建设数量。卫生处理中心厂区改造已开工,洁净室改造已基本完成。无害化处理中心调节池项目已经完成预算审核,正在准备施工招标。机械化作业中心车场扩建优化项目建议书已获市发改委审批,正在同步开展可研编制、环评等前期工作。
(二)着力优化城市容貌景观秩序
环卫保洁管理实现常态化。积极开展环境卫生作业质量监测,对十区重点道路环境卫生质量、垃圾运输车辆滴漏、老六区夜间道路冲洗作业及各区落实道路洒水降尘作业等进行专项监测,每月定期通报并督促属地单位整改,平均每月抽查道路1100条次、垃圾运输车1200多台次、作业道路共156条次。
各区、街(镇)均与辖区企事业单位、临街店铺和住户签订《门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责任书》。城区重要道路、景观工程和宾馆周边、开放口岸以及各大交通进出口等重点地段清扫保洁责任落实,路面干净整洁,“路见本色”。抓紧研发新型环卫设备,进一步提升设备制造和市场开拓能力。认真落实《广州市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逐步推进水域环境卫生管理全覆盖。上半年全市共清理水域垃圾3万余吨,执法巡查1200余次,高标准做好国际龙舟邀请赛、横渡珠江等大型活动水域环卫保洁保障工作。
城市容貌管理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容貌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创建容貌示范社区30个。加强城市道路人行道占用挖掘审批许可管理,制订《加强建筑工地环保实施方案》,建立监管、巡查、工程信息共享、投诉快速处理机制及评价制度。开展高快速路及国省道环境景观综合整治,组织对10条高速路约319公里、10条国省道约372公里路段进行排查,发现并督促整治问题63宗。开展井盖设施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大汛期井盖设施隐患排查处置力度,上半年全市共安排巡查人员2700余人次,发现问题井盖设施3137处,全部得到及时维护。加大安排防护网和标识铭牌工作力度,上半年新增安全防护网1.62万个,新增标识铭牌2000个,全市共安装防护网19.29万个,完成率99%;共设置标识铭牌40.83万个,完成率74%。
户外广告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修订实施《广州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办法》,并启动制定《广州市户外广告公开出让实施细则》。按照“重点突破、带动周边,分批规划、分批实施”原则,以中心城区重点商圈和重点景观区域为切入点,分四批开展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编制,优先选取部分产权清晰、符合公开出让条件、实施后景观效果提升显著的优质国有户外广告资源开展规划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强化部门协同联动,落实户外广告日常巡检机制,上半年拆除违法广告564宗、面积9524平方米,拆除招牌363宗、面积650平方米。
建筑废弃物管理不断加强。完善《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配套政策,制定《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许可实施细则》、《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办事指南》等。加强建筑废弃物管理执法,上半年共受理排放许可77宗,总排放量1187.3万立方米,出动巡查人员1.3万人次,参加联合执法1473人次,检查工地5326宗次,处理73宗次;检查运输公司28家,检查作业车辆7145台次,处理285台次;确定白云区石井水泥厂、海珠区广州市利基仓储有限公司(大干围)、广东玻璃厂、天河区9号码头等4个水上运输临时装卸点。
(三)积极推动燃气服务保障
管道燃气发展计划有序推进。根据管道燃气三年发展计划及10件民生实事目标任务,今年新增管道燃气30万户,截至7月15日,全市新增管道燃气用户18.65万户,完成年度计划的62.17%。建立属地管网突发隐患预防机制,开展燃气管网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全市共发现风险隐患项目255宗,完成整改183宗,整改完成率为71.76%。
瓶装液化气市场专项整治全面启动。拟制《广州市全面规范瓶装液化气供应市场工作方案》、《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规范液化气供应市场坚决打击液化气违法经营行为的通告》和《广州市液化气瓶全程电子化监管技术方案》,全面规范瓶装液化气经营管理,上半年共发现燃气案件1413宗,立案79宗,处罚22宗,处罚金额29.38万元。
(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爱卫工作成效不断提高。推进星级卫生街道和卫生镇、村创建工作,上半年8条街道创建成“广州市二星级卫生街道”。每周末组织灭蚊统一行动,对重点区域、社区死角进行消杀,有效控制登革热疫情。对从化、增城受灾地区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调配防治药物2吨,消杀面积126万平方米,实现灾后零疫情目标。
控烟工作不断探索创新。5月29日至31日,组织举办全国首届以“健康呼吸”为理念的亚太(广州)健康呼吸博览会和广州控烟成果展,举办学术论坛10余场,参观人数达万余人次。上半年组织开展5次控烟联合执法行动,出动7555人次,检查场所6345个,下发整改通知文书431份,处罚个人63名、餐饮场所1家。创建无烟单位213个,目前全市共创建无烟单位3441个。
(五)大力推进智能化城市综合管理
城市管理科技化智能化稳步推进。修订《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科技管理办法》,成立委科技工作委员会,组建科技委专家库,组织召开委首次科技工作会议。根据市政府100项重点工作要求,完成老城区城市管理部件和三维实景影像数据库建设,并根据即将实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国标对数据进行修改完善。完成城市废弃物智能监管系统、燃气智能监管系统、户外广告智能监管系统和城市管理综合分析与决策系统建设招标前提工作。加快推进环卫行业监管和环卫工人管理系统、城市管理视频监控及信息化系统数据建设,协调推进环卫车辆在线监管项目GPS终端安装。加快完善应急管理系统功能,发布“便民城管”APP,得到了市民群众和媒体的好评。
监控指挥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12319”热线功能和服务水平。上半年共处理分派(转办)各类案件7.04万宗,办结案件6.99万宗,办结率99.01%,案件回访率100%,群众满意率88.66%,案件办结日产日清,件件督办落实。
(六)逐步健全政策法规组织保障体系
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全流程设计要求全面梳理垃圾分类处理相关法律制度,汇编我市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政策法规,形成系统化的法律保障体系。制定印发《关于完善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确定纳入制度体系建设项目19个,其中新制定项目14个、修订项目4个、废止项目1个。拟制《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意见》,正按程序报市政府审议。有条不紊推进其他立法项目,修订实施《广州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办法》,出台《广州市燃气事故调查处理规定》。起草《广州市户外广告公开出让实施细则》,已提交市法制办审议。 (七)深入开展公关宣传活动
围绕城市管理中心工作,通过制度化、全民化、项目化、立体化、艺术化手段开展公关宣传工作。上半年共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气会及采访会60多场次,在中央、省、市媒体发表稿件400篇,播出节目1500多分钟,向市委、市政府门户网站、《每天快报》《穗府信息》报送政务信息169条,刊登81条,信息工作稳居市政府B类工作部门前列,排名第3。发布官方微博1000多条。做好信访接访工作,收到信访件120宗,按期答复率100%,重点信访件按时办结率100%;组织委领导接访活动6次,接待群众来访43批次、200多人,畅通了问题反映渠道。与广东电视台合作拍摄《外来媳妇本地郎》垃圾分类篇等,通过媒体正能量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在全市开展垃圾分类处理“万人行”宣传行动,通过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据不完全统计,“万人行”宣传活动在中央、省、市等报纸电台网络发表稿件近1000余篇次,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八)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综合协调能力
高位协调力度不断增强。制定印发广州市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制度、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确定工作目标、任务和方向。上半年召开全市性城市管理工作大会1次,专题协调会议10次,高位协调查处驻穗部队违法建设18宗,发送协查函20件。
综合提升考评效果显著。修订《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提升考评月度检查评分标准》,优化考评内容、标准、程序。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提升智能考评管理系统,推动考评项目基础数据与各行业系统数据有效对接,提升考评效能和信息化水平。上半年组织开展月度检查7次、季度检查2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449宗。专项清理整治扎实有效。组织开展高快速路控制区域违法建设综合整治收尾工作,督促各区清拆违法建设146处、违法户外广告26宗。组织开展“散小乱”畜禽养殖场整治,清拆“散小乱”畜禽养殖场1.2万个、600多万平方米。开展广州市流动商贩综合治理研究,升级改造“广州市流动商贩公众网上服务系统”。指导各区加快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建设和升级改造,上半年升级改造临时疏导区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