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湖桥遗址公园向全国征集设计方案
近日,萧山跨湖桥遗址公园面向全国征集设计稿。
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于2001年5月。遗址中有“中国第一船”(一艘完整的独木舟),还有许多陶罐与器皿。经考证,它的历史可追溯至8000年前,早于河姆渡文化遗址与良渚文化遗址。
萧山区去年决定兴建跨湖桥遗址公园,对独木舟文物及遗址等进行保护,公园建成后,将成为浙江最早的遗址公园。据介绍,当前跨湖桥遗址保护要解决多个难题。
第一,独木舟文物经历了8000年漫长岁月,木质文物已基本炭化,现场的临时保护建筑不能适应文物的长久保护。
第二,遗址中出土大量的骨、木、石、陶器及动、植物遗存,目前虽已存入跨湖桥遗址展览馆,但保存条件比较简陋,不符合文物长期保存要求。
第三,跨湖桥遗址西北,由于砖瓦厂的长年取土已形成深20多米、范围约10万平方米的大坑。地下水每天都在大量涌入,加上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水位上涨非常迅速,必须用大型水泵不断抽水才能使遗址不被水淹没。
第四,跨湖桥遗址西南侧50多米处的湘湖引水河渠,其水位高于遗址地表5米以上。历史上曾经有决口事件发生。若决口事件再次发生,将彻底摧毁遗址。
第五,规划湘湖水位高于遗址标在6米以上,湘湖蓄水后极大地改变了遗址的水文环境,急需建设遗址防水工程,解决湖水对遗址构成的威胁。
第六,景观环境的保护问题。湘湖环境景观综合整治工作已部分开展,跨湖桥遗址环境可能因旅游开发而带来建设性破坏。
萧山区有关部门表示,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可能在独木舟所在地建一个人工岛屿,以便就地保存古文物。
此次向全国征集跨湖桥遗址公园概念性设计方案,旨在希望设计者们根据“跨湖桥遗址”的现状及环境,结合湘湖风景旅游区规划建设,设计出一个既有利于遗址保护,又与周边环境协调,能较好地向世人展示遗址风采的比较完美的方案。设计中的跨湖桥遗址公园,将与湘湖的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并体现遗址本身的文化特征,为游客提供有遗址文化特点的休闲娱乐景区。
据了解,方案征集将于3月31日结束。征集工作截稿后,有关专家和相关人员将组成评审组,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评选,最终选出一、二、三等奖和入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