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科技官网>行业博览>节能减排动态

中德深入开展被动房建设技术交流

    文章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12日 点击数: 字号:

  日前,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率团,在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朱正举的陪同下,来到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发中心,参观中德合作被动式低能耗示范建筑。
  施泰因迈尔对该院的被动房建设表示满意,希望河北省和德国今后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和合作,他将为此做出努力。
  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人出访德国,就“被动房”建设进行考察调研,对我国“被动房”建设提出要求。同年,河北省政府负责同志率河北省建筑节能和生态城市建设代表团赴瑞典、德国考察学习“被动房”,并与德国能源署达成合作建设“被动房”初步意向。
  2011年12月,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德国能源署、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共同签署《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合作(河北)意向书》,决定在河北省建筑科技研发中心内建设“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房”。
  2012年2月,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与德国能源署签署《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合作协议》,同年6月举行“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房”项目开工奠基仪式。
  这个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总面积14527.17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层建筑面积2164.87平方米,地上六层建筑面积12362.3平方米,建筑高度23.55米,属混凝土框架结构。它主要满足建筑节能新技术展示、普通办公以及节能技术研发、试验等方面的需要。建筑按照德国被动房和我国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
  该建筑节能率达到90%以上,与执行目前我国节能标准的公共建筑相比,预测年节约标煤22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96吨。
  采用严密的外围护结构保温无热桥技术,外墙、屋面传热系数达到0.147W/(m2•K);外窗使用三层中空 Low E玻璃,窗体综合传热系数达到1.0W/(m2•K)。
  新风系统采用土壤预冷、预热技术和高效排风热回收技术,热回收效率达到79%。建筑采用能耗智能监控技术,对建筑物能耗进行逐时记录分析。
  同时,建筑还采用活动外遮阳技术、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毛细管辐射供冷供暖技术、中水回用技术、楼宇智能控制技术、智能照明技术等31项绿色节能技术。
  河北省通过被动房示范项目的建设,积累了经验,编写了全国首个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河北省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作为国内首例被动式低能耗办公建筑示范工程,本项目的建设将为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在河北省乃至全国推广应用提供示范,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