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科技官网>行业博览>节能减排动态

青岛多措并举推进城市再生水利用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8日 点击数: 字号:

  虽然三面环海,但青岛市却是全国最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290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上世纪曾多次发生城市供水严重不足的局面。由于缺水,历届市领导班子都把节约用水和城市污水资源化作为重点工作来部署,节约用水和替代水开发利用成为伴随青岛市发展和变迁的一个主题。2001年和2003年,青岛市政府先后两次将再生水回用项目确定为市政府要办的12件实事之一。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青岛市城市节水和再生水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行政指导、经济制约、法律规范、科技挖潜等多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并取得明显成效。2002年,青岛市被命名为全国首批10个节水型城市之一。
  坚持30年开发利用再生水,成效显著
  (一)领导重视,法规制度健全。青岛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城市再生水利用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青岛市市政公用局及城市节水办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先后组织开展了建筑中水研究和示范推广、再生水利用政策法规建设、规划编制、课题研究、示范工程项目建设等工作。2003年,青岛市政府发布实施了《青岛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和《青岛市中水利用规划》。2008年,重新修订的《青岛市城市供水条例》将再生水纳入城市公共供水范畴,要求符合条件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工程设施并使用再生水,同时规定再生水利用工程设施的设计方案必须经过审核,目前该事项已被纳入市政府行政审批大厅。2011年,市市政公用局会同市建委发布实施了《青岛市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办法》,对新建、扩建、改建所有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和再生水利用工程设施实行“三同时”制度,结合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审核把关,确保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工程设施。这些法规规划的实施,为加强再生水利用工程设施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持续推进,效果突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青岛市再生水利用工作已经呈现出集中再生水和单体再生水双管齐下、规模利用的局面。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集中再生水工程取得较快发展。目前,市区一级A标准的处理能力为62万立方米/日;建设了3座再生水深度处理设施,处理规模5.5万立方米/日;市区敷设再生水主干管道196公里,包括海泊河再生水回用工程、团岛再生水回用工程、泥布湾再生水一期工程等。
  另外,近年来青岛市加大投资力度,对各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大多数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基本接近于再生水利用标准,可通过简单处理或不处理,直接用于工业冷却、绿化、河道景观、基建、水源热泵等方面,既可减少再生水厂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又为快速扩大再生水利用量打好了基础。
  二是单体再生水利用工程设施逐年增多。企业单位和居民小区共建设单体再生水利用设施73座,处理回用能力10.8万立方米/日。如,青岛啤酒厂投资1304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采用以“常温低负荷UASB反应器 耗氧生物处理”为主体工艺来处理啤酒生产废水,处理后的水清澈透明,CODcr仅为50毫克/升,氨氮为1.5毫克/升,日产再生水3000吨左右。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累计投资2200余万元,建设了废水改造及再生水综合利用工程,包括工业废水处理回用、生活污水处理回用以及社会中水深加工处理回用三个再生水利用项目,实现了厂区废水和生活污水“零排放”,年可节水约10万立方米。青岛大学学生公寓新上废水回收利用项目,每年可节水约7000立方米。中山假日酒店单体中水回用装置,日处理水量60立方米。青岛市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中水回用工程,采用了曝气生物滤池、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全自动控制等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日最大处理能力600立方米,将淋浴排水和游泳池循环水过滤器反冲洗排水,经处理净化后主要回用于绿化、道路清扫等,每年可节约自来水12.4万吨。
  三是再生水利用量逐年扩大。通过坚持多年不断加强城市再生水利用工作,青岛市再生水利用范围和利用量都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城市再生水利用量约25万立方米/日,约占城市公用供水总量1/4;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主要应用于工业冷却和工艺、绿化、保洁、冲厕、基建、河道景观、水源热泵等方面。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不仅大大缓解了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还提高了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改善了城市河道景观和生态环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再生水利用工程设施建设,提高综合利用能力
  为加快推进城市再生水利用工作,2013年青岛市市政公用局、城市节水办组织相关单位就进一步扩大再生水利用规模、推进再生水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规范再生水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调研;结合本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的实际情况,参考其他城市在再生水推广利用方面的先进经验,组织市政府研究室、发改委、建委、财政局、物价局、水务集团等相关部门专题研究推进再生水利用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提出了八项扶持城市再生水发展的政策建议,向市领导提交了《关于促进再生水利用的调研报告》,得到市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要求有关部门研究落实。
  为此,青岛市市政公用局、城市节水办2013年组织专业规划编制机构编制完成了《青岛市城市再生水利用发展规划》,明确了城市再生水利用发展目标、工程项目和监管措施,提出了城市再生水利用率2015年达到40%、2020年达到60%的目标。
  在推进再生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青岛市2013年概算投资近1亿元,加大再生水厂、管网、泵站等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力度,日新增再生水利用能力10万立方米,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将达到30%。
  多措并举,加强保障,推进再生水事业健康发展
  (一)健全再生水利用监管机制,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使用再生水,通过媒体宣传、建立示范工程和样板工程等多种形式,普及污水资源化知识,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再生水,消除市民和用户对再生水的模糊认识。二是完善城市再生水利用的管理制度,通过积极调研,制定和细化了再生水工程设施建设、管理的引导政策、技术规范和监管措施,指导再生水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三是加强对再生水运营企业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用户需求调研和用户拓展,定期抽检和公示再生水水质,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二)积极发展再生水用户,扩大再生水利用量。一是严格落实节水设施和再生水利用工程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以行政手段推进再生水利用;结合新建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审核把关,确保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工程设施,发展新建居民小区利用再生水进行绿化、景观、冲厕等。二是加强定额用水管理,以行政手段推进再生水利用;对应当按规定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而未建以及有条件使用再生水而拒不使用的用户,依法核减其自来水用水定额,超定额加价收费,利用经济杠杆扩大城市再生水利用规模。三是大力发展河道景观用水。青岛市区有大小河道数十条,由于河道淤积、水位下降以及乱排乱放等原因,河水污染、干涸现象严重,近期在进行河道综合整治的同时,科学核定每条河道的生态景观用水需求,定期向河道补充再生水,确保形成连续的河道景观水面,既改善了城市河道生态环境,又为周边绿地浇灌提供再生水,实现了良性循环。四是积极推广绿化用水和市政保洁用水;根据城市绿化区域、市政道路不断扩大以及绿化保洁用水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特点,在再生水厂和管网建设时,充分考虑绿化保洁用水设施的配套建设,将再生水管线延伸到城市主要道路、广场,同时为拉水车提供便利条件。五是积极发展再生水源热泵项目,既可解决城市热源不足问题,又可推进再生水的综合利用,扩大利用量,目前已有3个小区建设了再生水源热泵制冷和供热项目,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青岛市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