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科技官网>行业博览>节能减排动态

大连市大型公建要成为节能的“领头羊”

    文章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9日 点击数: 字号:

据统计,在我国已超过4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大型公建消耗了建筑能耗总量的22%。因此,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和大型公建的节能运行已成为当前建筑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昨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我市的大型公建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已步入正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却是刚起步,亟待在全市的大型公建上推广。

大型公建从节能已步入正轨

大连市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已经建成,正在以大连市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为试点建筑进行能耗监测。作为建筑节能中的一项工作,2011年,大连在15栋政府办公楼安装了电量“检测仪表”,对能耗进行统计。据了解,政府办公楼只是节能建筑之一,从2007年以来,大连已经对181栋大型公建,比如饭店、商场、办公楼等进行能耗统计。市建筑节能管理处处长李长斌表示,对能耗统计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将进行“合同式能源管理”,就是引入专业机构公司,帮助公共建筑节能。目前,我市已对第一批通过备案的12家节能服务公司进行公示,其中5家能源服务公司已经与相关单位签订了能源管理合同。

大型公共建筑是耗能“大户”,相关负责人表示,所谓的“大型”是指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政府机关办公楼此前带头进行了“节能监管”。除了这15栋政府办公楼,大连还对12栋公建进行了能耗监管,其中7栋安装了在线节能监测设备,这种设备可以对空调、机房、泵站等各个部位的耗能情况进行监测,每5分钟传出一组数据,哪个屋能耗高,哪个部位能耗高,都可以一目了然。

海制冷、光发电,建筑节能中的典范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采取了多种节能环保措施和方案,当投入使用后,必将成为一座“绿色建筑”的典范。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国际会议中心需要建设一条特殊的通向大海的管道,这条管道需要伸向距离海岸500多米、水深10以上,这样温度比较稳定的海水就会通过这条管道流向国际会议中心。原来,国际会议中心的一层和三层采用海水供热供冷系统,利用海水提高冷却效率,节约了空调系统的能耗。截至目前,我市已实现可再生能源供热制冷面积310万平方米。

国际会议中心的屋顶安装有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每天发电约1500度,基本能满足地下室和二层日常照明。李长斌说:“光作为可再生能源,如何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会议中心采用光伏发电技术是个非常值得推广的尝试。”

国际会议中心在屋面设置的“采光窗”总面积足足达到2000平方米,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有效解决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照明问题。同样,新建候机楼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阳光可透过玻璃幕墙照在航站楼内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兼具采光和保暖的双重功效。

新建机场候机楼还采用了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后,实现中水回用,因此每天节约自来水600余吨。现在,较好地满足了空港区域保洁及景观和绿地养护用水之需。

大连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有优势

从自然条件上看,大连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大连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地区之一,港湾与岛屿众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冬春强压型风能丰富区;大连地区的日照时数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00~2900小时,日照率平均为60%,具有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大连海面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有着辽阔的海洋资源。因而大连地区具有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比较优势。

近年,“绿色建筑、低碳城市”的环保理念带来了新建筑节能水平的提高和节能模式的转变。但是,据统计,在我国已超过4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达标的节能建筑面积仅占10%左右,其中大型公建消耗了建筑能耗总量的22%。因此,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和大型公建的节能运行已成为当前建筑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