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科技官网>行业博览>节能减排动态

江苏从保障性住房领跑绿色建筑

    文章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9日 点击数: 字号:

日前,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召开了“江苏省保障性住房第一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评审会”。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12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全省一批保障性住房进行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评审。评审委员会建议对“江阴市敔山湾公租房项目”等4个项目授予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评价标识,“昆山花桥人才公寓”等8个项目授予绿色建筑一星级设计评价标识,上述项目已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向社会公示。

那么,什么是绿色建筑呢?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摘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其实,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当然,绿色建筑不是推高房价的罪魁祸首,而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时尚元素。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太高的情况下,大家对房价和房屋成本是非常敏感的。我们中国要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就应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应用了这些技术和设备后,投资回 报率是很高的,因为住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年到8年之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比如,德国一家公司援助的一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政府给每户出3000元钱,住户自己出2000元钱,国外援助2000元,总共一户投资7000元钱,对建筑进行了从外保温到供热、智能、玻璃、门、天花板和水循环系统的全面改造。改造后,住户一年所减少的开支就达到3000元以上,周边的许多老百姓也要求运用这些技术。

据建设部统计,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了2007年的97%;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了2007年的71%,总共每年可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未来的30年之内,我们还要新建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在现行建筑管理体系中,达不到绿色建筑标准就不得开工,所以新建建筑的节能只是执行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难度在于我国现在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的节能改造,如何让既有建筑成为绿色建筑。

诚然,现在规定,凡是财政投资的项目,都必须达到建筑节能的最低标准,一定要应用建筑节能的标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不管哪个公司或机构建造,都必须是节能的绿色建筑,这需要政府去实施,也需要广大市民关心监督。

但是,我认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应进入寻常百姓家。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江博苏从锐保障管性住理房领在跑绿线色建筑。

我们江苏推动保障性住房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方向是好的,值得全国倡导,因为这样,既可以为住房困难群体建造宜居的住房,又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大方向。

但愿我们不要人为的活在建筑垃圾里,而是精彩的活在绿色建筑里,更多的中国开发商应在绿色建筑的新世界里寻找商机和担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