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通到建筑、能源:专家描绘中国低碳经济图
在广东日前举行的"低碳经济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描绘了一幅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线图"。透过这幅日渐清晰的路线图,中国低碳经济克服重重障碍、艰难前行的身影已初步显现。
低碳经济将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大提升
低碳经济,顾名思义,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周凤起说,环顾当今世界,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已经刻不容缓。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体现大国责任的机遇,也是解决能源瓶颈,消除环境污染,提升产业结构的一大契机。
他说:"展望未来,低碳经济必将渗透到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专家指出,近年来,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我国也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低碳经济建设。
数据显示,2008年,水力发电累计装机总容量达到1.71亿千瓦,约占全部技术可开发量的1/3;风力发电底累计吊装完成装机容量1210万千瓦,超过了2010年国家发展目标;太阳能光伏发电电池产量260万千瓦,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太阳能热水器年生产能力达到2300万平方米,累计使用量接近1.
周凤起说:"十一五规划规定,中国要在五年内单位GDP能耗下降20%。这个的意义我个人认为在全球也是首创的。发达国家有很长的发展历史,节能工作一贯做得比我们好,但这样大幅度的下降还没有见过。"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自己对世界的承诺,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履行对全世界的环保责任上发挥积极作用。"他说。
国际专家:低碳经济,很多中国企业做得比国外要好
事实上,在政府政策制定的同时,已经有一批中国企业逐渐成长为低碳经济的"先锋力量"。皇明、尚德、龙源、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足迹见证了中国低碳产业的迅猛发展。
很多人以为中国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肯定比国外企业落后,毕竟国外企业发展了这么长时间。其实,很多中国企业做得都比国外的企业还要好。"世界自然基金会低碳企业官员郑平说:"这不仅仅是因为许多中国企业的规模比国外同行大得多,我们在真正了解他们之后发现,企业做低碳更多是因为这是推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原动力。"
郑平说,中国不同行业的企业在低碳方面的做法会非常的不同。降低能耗是高耗能企业实现低碳的主要途径,通信企业则选择通过无线解决方案促进一个城市更有效的管理,金融企业通过创新的金融工具促进其他行业部门实施节能减排的项目。
"没有哪家企业敢于说在低碳领域已经做得足够好了,找出自己领域实行低碳的道路是所有企业目前探索的问题。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机遇,当你比其他人在低碳之路上更靠前,你发现的机遇就更大。"他说。
经济大省广东应承低碳经济发展"先锋力量"
未来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在哪里?对此,不同专家给出了近乎一致的"路线图"。
周凤起说,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GDP不增长的话,就不可能实现中等发展水平。实现低碳经济,第一个是降低经济的单位能耗。第二个用替代能源,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中国已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侯变化的方案,列出了七项行动,比如节能,可再生能源,清洁煤,油气的增长,核能,生物固碳和其他固碳…中国按照这七条,正在向前做工作。中国如果在十一五期间能够完成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到十二五,十三五继续坚持,到2050年中国单位GDP能耗会降低50%,这应该说对世界低碳经济有着重大的贡献。
世界自然基金会顾问专家王韬则认为,在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工业经济是一个重要的领域,这个转型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尽早的做出应对。同时,中国在居民生活、交通领域,对能源会出现很大的增长。因此,中国需要及时引导未来生活价值观的形成,向低碳,绿色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广东也应该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赵黛青说,"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广东经济主要靠资源、土地和劳动力等传统要素的大规模投入。未来广东必须走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的低碳发展之路。"
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余云州表示,广东将在国内率先编制《低碳经济发展试点方案》,培育有竞争力的低碳技术及标准,力争使低碳经济成为广东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赵黛青说,发展低碳经济是整个社会尺度的改变,单独依靠个体力量是很难完成的,所以必须依靠政府的引领和支持,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探讨区域间碳的交易机制。"
"气侯变化问题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推进,靠共同的发展解决。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我们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和发达国家也有一些区别,我们需要探索一条适合我们的路子。"赵黛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