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科技官网>行业博览>行业资讯

建筑美学与建造者道德

    文章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1日 点击数: 字号:
  

“华西村有钱了,用黄金造了一个金牛,这违背传统美德。有钱了,可以拿去帮助西部地区的贫困孩子,帮助老百姓。用些黄金堆在那里,美吗?”1119,在首届人居与资源论坛上,国家住建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徐宗威痛批中国的建筑文化,称建筑文化的表现令人担忧痛心。

关于建筑的道德性,在国内一直甚少有人谈及。徐司长一番发言,也算是难得的表态了。于他看来,诸如金牛一类的奢华物,有悖勤俭传统,无疑是不道德的。此类观点并不稀奇,在过往诸多讨论中,“金牛”早早就被贴上了“炫富”、“世俗”的标签。问题是,民间声音与官员表态,终究是两套话语逻辑。

公众自有各种理由批判“金牛”,“违背传统美德”实乃说辞之一。即便如此,公众所享有的言语边界,也不等同于官员在公共场合的发声尺度。常识是,“众意”因其匿名性、结构多元,而具备极大包容空间;但“官员表态”,牵涉整个公权系统的信誉,理当“慎之又慎”,乃至尽可能选取成熟、无争议的观点。以此度之,陈司长的说法,或就有待商榷。

“造金牛”违背传统美德吗?似乎不假。常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嘛。但细加解剖,不难发现,所谓“勤俭”绝非国民性的一部分,而仅是物质匮乏时代的选择,或是文人幻想出的“虚拟传统”。除此,“有钱可帮助贫困孩子、老百姓”,看似正义凛然、情真意切,却也有“道德绑架”的嫌疑。

依徐司长的逻辑,因金牛悖逆勤俭美德,我们便有底气反问“黄金堆在那里,美吗?”潜台词当然是,“非但不美,而且丑陋至极”。只是请注意,“堆黄金”的是人,而非金牛自身莫非否定建造者,便可顺带否认建造物的美学价值?此等粗糙的“置换”,无疑令人失望:历史流变至今,“因人废艺”的思维,竟还这般根深蒂固。很多时候,人们对建造物或褒或贬,仍立基于对建造者动机、德行的考量,而极少回归美学的标准,极少讨论结构、色彩、线条等要素……

这,也算中国建筑日趋平庸的根源之一吧。当对建造者的道德测量,取代了对建筑物的美学审视,建筑本身变得不再重要。与之相反,在畸变的语境下,建造目的之正确、建造姿态之合宜,方才是捞取声名的捷径。或许是国民鉴赏力尚不够品鉴,或是某些专业人士乐于充当道德裁判?总之,确知的是,庸碌的评判者、业余的评判眼光,注定不会见证伟大建筑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