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科技官网>科技研究>科技研究动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高效供热制冷、热回收技术与新能源利用分论坛纪要

    文章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01日 点击数: 字号:

  

 

 2010118日下午,在北京国谊宾馆迎宾楼三层会议室召开了建设节能减排技术与成果应用专家研讨会分论坛,即:高效供热制冷、热回收技术与新能源利用专题研讨,会议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顾问总工吴元炜研究员主持,参加研讨的嘉宾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郎四维、汪训昌研究员、孙宗宇高级工程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李德英教授、肖潇硕士,清华大学李辉讲师,Autodesk中国研究院梁进高级顾问、李尔国经理,青岛市建委节能办黄锦科长,江苏镇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宣明主任,中房集团齐政新总工,北京振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宋长友副总经理,北京科桥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范凌佳经理,中国终端能效项目管理办公室潘支明经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张国东,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石荣珺高级工程师、章小军工程师等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的20余人就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利用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专题讨论。

 

首先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郎四维教授做了主题为采暖与空调领域节能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主题讲演,介绍了我国采暖与空调能耗的现状、发展趋势、需求预测、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重点从节能标准制定、热计量体制改革、采暖与空调设备能效提高等耗能重点环节深入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并指出除建筑设计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外,热改是先决条件,采暖和空调设备能效提高是重要环节。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汪昌训研究员结合热泵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做了主题为科学、经济合理地利用热泵技术的专题演讲,对热泵技术进行了全面科学的阐述和说明,分析了未来趋势以及目前社会上广泛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并指出了目前将地热资源定义为可再生能源的误区和存在的隐患,建议国家尽快对此进行专题研究、加强行业交流,达成科学共识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促进地热资源的科学、可持续利用。

章小军工程师代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曹阳研究员宣讲了最新研究成果——“建筑排风余热回收技术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详尽介绍了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研究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和目前面临的重点任务,并对国内外技术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我国目前市场上主要建筑排风余热产品检测结果的分析,指出了建筑排风余热回收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在建筑排风余热回收利用方面应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提出不同地区不同建筑使用特点对应的建筑排风余热回收系统回收效率限定值的科学结论,同时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建筑排风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水平提高和行业发展。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肖潇硕士代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李德英教授宣讲了主题为村镇住宅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及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我国农村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结合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生物热制气技术、秸秆压缩技术、沼气技术、吊炕技术等农村适用技术的特点、技术突破点并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最后李教授指出,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中国未来节能减排的重点在农村,面对广大的农村,应当因地制宜发展适用的技术,充分利用当地可再生资源条件,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节能减排之路。

主题演讲后,各位专家针对以上主题和建设领域其他重要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探讨,对各项领域研究成果提出以下修改意见:

1、高效采暖领域报告缺少系统节能及测评技术

2、热泵内容缺少量化指标

3、村镇新能源利用技术缺少技术适用范围、适用条件,这对于地域广大的农村是非常必要的。

随后,青岛市建委节能办黄锦科长,结合近年来青岛市节能减排工作实践,详细介绍了青岛市节能减排的历程、取得的成果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与会专家对青岛市节能减排立法和能耗监测平台建设给与高度评价,并结合青岛市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实施建议。

Autodesk中国研究院梁进介绍了Autodesk公司在中国研发情况,并就如何实现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与信息化结合,通过Autodesk信息平台,满足各领域需求,突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交换和技术支持,并特别强调了信息化和本土化的问题,Autodesk希望通过与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各参与方的通力合作,共同推进中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的数字化、信息化。

江苏镇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宣明主任介绍了镇江新区的建设发展情况,特别是在发展全球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实施节能减排的新背景下,镇江新区将在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等重要环节,积极推进和实施节能减排战略,欢迎各位专家常去镇江新区给与指导,也欢迎节能减排企业到镇江投资发展和进行产品推广,共同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在园区建设中的顺利实施。

广泛讨论后,与会专家认为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特别是建筑能耗和新能源利用,不仅需要在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加强投入,缩小国内外差别,推动产业化进程,更重要的是增强节能意识,转变消费模式,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企业支持的节能减排良性耦合机制,同时国家要从立法、制度、管理、政策等各方面予以引导和支持;把从目前的重前期管理,延伸到对建设项目的后期运营能耗管理,实现对建设过程的全生命周期能耗管理,从而实现建设领域的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