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
企业介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于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集团公司设有航空武器装备、军用运输类飞机、直升机、机载系统与汽车零部件、通用航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航空供应链与军贸、资产管理、金融、工程建设、汽车等产业,下辖100余家成员单位、近27家上市公司,员工逾45万人。军用航空:为国防安全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产品有:中航工业系列发展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直升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机等飞行器,全面研发空空、空面、地空导弹,强力塑造运-20“鲲鹏”大型运输机、“鹘鹰”战斗机、“飞鲨”舰载战斗机、歼10系列飞机、歼11系列飞机、“霹雳火”直-10武装直升机、“黑旋风”直19武装直升机、轰-6系列轰炸机、空警200和空警2000等系列预警机、“飞豹”歼击轰炸机、“枭龙”飞机、“翼龙”系列无人机、“猎鹰”和“山鹰”高级教练机、“霹雳”系列和“闪电”系列导弹等品牌,为用户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民用航空:为交通运输提供先进民用航空装备。中航工业大力发展民用飞机,自主研制AC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系列发展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等“新舟”系列支线飞机,AC311、AC312、AC313、AC322、AC352等AC系列民用直升机,大力发展AG50、AG100教练机、AG300等AG系列,运-12系列、小鹰500、海鸥300、SF50轻型公务机、西锐系列通用飞机和“鹞鹰”民用无人机,全力支持是C919大型客机、ARJ21新支线飞机发展,承接国际航空转包生产任务并成为优秀供应商,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的民用航空产品。同时以通航运营发展为推手,以商业成功为目的,努力成为国内通航产业系统解决方案实践者、通航产业链健康快速发展的推动者、国家通航产业战略目标实现的贡献者。非航空民品及现代服务业:为先进制造提供高端装备和创新动力。中航工业秉承技术同源、产业同根、价值同向的军民融合式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制造业转型之路,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将航空高技术融入民用领域,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液晶显示、电线电缆、印刷线路板、光电连接器、锂离子动力电池、智能装备等产品,并协调发展金融投资、工程建设、航空创意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组织架构:
-
人才资源专业技术人员占26.79%;工勤技能人员占48.14%;专业技术人员中,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比为58%;技能人员中,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人员占比为51%。两院院士:顾诵芬、关桥、李明、曹春晓、陈一坚、张彦仲、冯培德、赵振业、李天、杨凤田、陈祥宝、唐长红、樊会涛。
-
科研条件实验室:33个科研院所,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0个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24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32个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航空院校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研发基地:中航工业强度所等。
-
科研投入与成果2015年共投入研发资金276亿元。科研成果:(1)动力研究—CFD数值模拟技术;(2)4米动态风洞:试验段截面尺寸4.5m×3.5m,闭口最大风速100m/s,开口最大风速85m/s;8米低速风洞:试验段截面尺寸8m×6m,闭口最大风速100m/s,开口最大风速85m/s;(3)气动力试验技术—动态试验;(4)FL-9低速增压风洞:试验段截面尺寸4.5m×3.5m,工作压力0.1~0.4Mpa、Re=22×106/m,最大试验风速130m/s(常压)、90m/s(0.4MPa)(5)ARJ21-700全机静力试验;(6)C919飞机后机身部段强度试验(7)大型飞机机翼大部件数字化对接系统;(8)中国首台计量型三维纳米测量机;(9)高精密离心机;(10)高频角振动台;(11)纳米力学测试系统;(12)磁悬浮列车:研发制造高速磁悬浮列车,时速可达500公里,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3)TFT:中航工业研发的TFT中小尺寸液晶屏产能达到世界第一,是世界级供应商。
-
奖项与资质
共获得国家科技奖22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获得国防科技奖680项,其中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
- 企业需求
-
联系方式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28号中航工业大厦信箱:北京2399信箱 邮编:100022电话:010-58356984 传真:010-58356979网址:http://www.avic.com